小議標點符號
(2006-09-17 14:52:50)
下一個
曾讀到一則笑話,說寫文章的難處。一個秀才為寫文章日夜發愁。老婆問:“夫君寫文章比奴家生孩子若何?” 秀才歎曰:“難”。老婆不明白,秀才解釋道:“汝生崽,乃因肚裏有。而吾腹中空空,何來文章?”
這位秀才道出了文章甘苦。寫文章是個無中生有的過程,最痛苦的莫過於肚裏無話。但我覺得,他說得還不完全。寫文章,即使肚子裏有了東西,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視角或者說“怎麽寫”(潘軍語),仍然是個大問題。我們知道,視角,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章的成敗。那麽,東西有了,視角也有了,文章就能寫好了嗎?也不見得,還得看你能不能中規中距地把它寫出來。然而,中規中距還不能算是文章的上乘。上乘的文章應該是符合規矩而又不為規矩所限。
標點符號就是這樣一種規矩。我寫文章,在碼字這個階段,深感苦惱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何處該用逗號,何處該用頓號,何處該用句號,何處該用分號,何處該用冒號,何處該用驚歎號,常令我猶豫再三,有時簡直令我頭痛。每到這時,我就懷疑,是我愚笨呢?還是我的中小學語文老師誤人子弟,有用的不講,無用的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
不久前,在布魯塞爾中文書店買到一本《修辭語法學》(吳世文,馮憑主編,吉林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反複研讀了書中論述標點符號的那一章以後,再看看自己過去寫的那些文章,就看出許多問題來了。同時我也看到,有許多寫手和我一樣,也麵臨著同樣的困難。例如,德國導報2003年9月第7版有一篇何人的文章,敘述她在國內從小到大因為個子長得高而感到的苦惱。文章的題旨和內容都很好,可是,在標點符號的使用上卻有瑕疵。有一句是這樣的:
後來有了男朋友是北京人,大學畢業去了北京,感覺好了許多。
如果說,“男朋友”後麵少了個逗號還不至於影響理解的話,那麽,“北京人”後麵那個逗號便讓人大傷腦筋了。是男朋友“大學畢業去了北京”呢?還是作者自己?還有,是誰的“感覺好了許多”?男朋友?還是作者? 從上下文看,作者應該是要說,因為有了男朋友,自己大學畢業後又去了北京,這兩件事情使她感覺好了許多。如將北京人後麵的逗號改為句號,語義就會明確一些:
後來有了男朋友,是北京人。我大學畢業後去了北京,感覺好了許多。
如果使用分號,語義可能更明確一些:
後來有了男朋友,是北京人;我大學畢業後去了北京;感覺好了許多。
前天讀到王盡力的一篇文章,《娶了媳婦作踐娘》(華夏快遞2004年1月8日)。其中有一句話也讓我犯糊塗: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孝”,和“忠”一樣,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帶有弊端和不健康的色彩,其集中表現為無條件絕對服從,整個社會聽一個皇帝,子女對父母的話說一不二。
想了一會兒,才明白這裏有個語病:主語在謂語“帶有”之前發生了變化,由“我們”變成了“孝”。作者應該在作賓語的“孝”的後麵使用句號,然後另起一句,以“孝”作主語: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孝”。和“忠”一樣,孝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帶有弊端和不健康的色彩,其集中表現為無條件絕對服從,整個社會聽一個皇帝,子女對父母的話說一不二。
(認真推敲起來,成語“說一不二”用得不妥,背離了該成語的原意,但這不屬於本文討論的範圍。)
這兩個例子說明,錯誤的標點會導致語病,使語句發生歧義,產生誤解。所以,對標點符號使用的最低要求就是要符合語法規則。對此,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12月13日發布的《標點符號用法》,全文可在網上查到。
按照語法規則使用標點符號不難做到。一篇文章,如果讀來文意通順,一般來說,標點符號的問題不會太大。使用標點符號,難的是打破規矩,出神入化。郭沫若在1947年出版的《沸羹集·正標點》中說過:“標點之於語文有同等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 這“其上”二字,我想,指的應該就是標點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字本身起不到的修辭作用。
例如《標點符號用法》第4.4.2節規定: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可是如何確定“如需”?這裏麵大有學問。先讓我們來看一個“無需”的例子:
班長,立刻帶領戰士們衝上了山頭。
《修辭語法學》裏說,這句話,孤立地從形式上看,似乎合乎逗號使用的規律,但是審句度意,主謂之間不該停頓,停頓便割裂了前後意思的聯係,破壞被陳述情況的緊張氣氛,不合語境。
然而,使用同樣的句型,方壺齋卻在《男女之交宜如水》中構造了一個精彩的句子:
人,不論男女,交朋友都會希望這種友誼能夠具有個性,否則就成了你好我好今天天氣真好哈哈哈。
這裏,作者用逗號隔開了主語“人”,修辭效果很好,可以說是出了彩。
以文筆優美著稱的華夏文摘專欄作者小尼也擅長這種句型(《生活細筆小引之二》,下同):
你,隻能詛咒一聲,眼睜睜地看別人的車子趾高氣揚地橫行而去。日子,就像過去的每一個規律不變的日子,無休無止地延續下去?
然而,小尼似乎不太注意使用分號。例如下列兩句:
這時,你會覺得日子比較像人過的,生活,也仿佛不那麽令人覺得低能了。也許,潛意識裏厭倦了一向的自己,度假,正是一個改頭換麵的機會。
如果將兩句中第二個逗號都改為分號,層次就會更清楚一些:
這時,你會覺得日子比較像人過的;生活,也仿佛不那麽令人覺得低能了。也許,潛意識裏厭倦了一向的自己;度假,正是一個改頭換麵的機會。
在這方麵,魯迅對孔乙己的描寫值得我們借鑒: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魯迅《孔乙己》)
試想,如果把其中兩個分號換成逗號,雖然從語法上講得通,但層次感盡失。魯迅用二個分號隔出了三個畫麵:全鏡頭(身材)、分鏡頭(臉)、特寫(胡子)。如果使用逗號,就達不到這樣的修辭效果。
說到分號,讓我想起了不久前讀到的哈金的一段話。他以福樓拜的“分號精神”說明作家需要韌勁:
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時,一個周末,朋友們約他出去玩,他說他不能去。朋友們回來說那地方真好玩,玩得很開心。福樓拜說:我也很開心,做了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星期六把一個分號放進文章裏,星期天又把它從文章裏拿了出來。
我想,在我們使用標點符號時,也需要這種“分號精神”。
附錄:
朋友,您能有耐心讀到這兒,說明您對標點符號感興趣,何不趁熱打鐵,再花上一分半鍾,把下麵摘錄的《標點符號用法》中關於標點的規定溫習一遍?
4.1 句號
4.1.1 句號的形式為“。”。句號還有一種形式,即一個小圓點“。”,一般在科技文獻中使用。
4.1.2 陳述句末尾的停頓,用句號。
例如:a)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b)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c)亞洲地域廣闊,跨寒、溫、熱三帶,又因各地地形和距離海洋遠近不同,氣候複雜多樣。
4.1.3 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號。例如:請您稍等一下。
4.2 問號
4.2.1 問號的形式為“?”。
4.2.2 疑問句末尾的停頓,用問句。
例如:a)你見過金絲猴嗎?
b)他叫什麽名字?
c)去好呢,還是不去好?
4.2.3 反問句的末尾,也用句號。
例如:a)難道你還不了解我嗎?
b)你怎麽能這麽說呢?
4.3 歎號
4.3.1 歎號的形式為“!”。
4.3.2 感歎句末尾的停頓,用歎號。
例如:A)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
B)我多麽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4.3.3 語氣強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歎號。
例如:A)你給我出去!
B)停止射擊!
4.3.4 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末尾,也用歎號。
例如:我哪裏比得上他呀!
4.4 逗號
4.4.1 逗號的形式為“,”
4.4.2 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例如: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
4.4.3 句子內部動詞與賓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例如: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
4.4.4 句子內部狀語後邊如需停頓,用逗號。
例如:對於這個城市,他並不陌生。
4.4.5 複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了有時要用分號外,都要用逗號。
例如:據說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
4.5 頓號
4.5.1 頓號的形式為“、”。
4.5.2 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用頓號。
例如:A)亞馬遜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和長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邊相等、四角均為直角的四邊形。
4.6 分號
4.6.1 分號的形式為“;”。
4.6.2 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用分號。
例如:A)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B)在長江上遊,瞿塘峽像一道閘門,峽口險阻;巫峽像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
絕好的風景畫,神奇而秀美;西陵峽水勢險惡,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
4.6.3 非並列關係(如轉折關係、因果關係等)的多重複句,第一層的前後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
例如:我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
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4.6.4 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也可用分號。
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為鄉、民族鄉、鎮。
4.7 冒號
4.7.1 冒號的形式為“:”。
4.7.2 用在稱呼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誌們,朋友們:現在開會了。
4.7.3 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4.7.4 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4.7.5 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
例如:外文圖書展銷會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4時
地點:北京朝陽區工體東路16號
主辦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
4.7.6 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上文。
例如: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化學係學習;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讀機械製造專業;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 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4.8 引號
4.8.1 引號的形式為雙引號“”“”和單引號“''”。
4.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用引號標示。
例如:
A)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況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 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B)“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
C)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神形兼備,充滿生機”。
4.8.3 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用引號標示。
例如:古人對於寫文章有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
4.8.4 具有特殊含意的詞語,也用引號標示。
例如:A)從山腳向上望,隻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
B)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4.8.5 引號裏麵還要用引號時,外麵一層用雙引號,裏麵一層用單引號。例如:
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