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居北京時,離家不遠處就有個幾平方米大的糕點小鋪。至今我仍記得那個做蛋糕的女孩的模樣,瘦小的體格,安靜的神態。印象中她是廈門人,就靠得這手藝在北京打拚。透過玻璃門窗便可以看見她製作時的背影,以前隻注重了那誘人的味道,並不在乎她的工序,倘若換成現在,我定是要站在那裏偷學一下的。她每天隻做一些限量的小蛋糕和點心,我覺得每一個都很精致,每一份都滿含著她的恬淡的心靜。那段時間,我的最愛便是萄式蛋撻,有時候不想吃飯,卻花三元錢買回一個蛋撻,雖然貴了些,但那酥脆的塔皮和著淡淡的奶香,無法不覺得那是份享受。除了爸爸做的菜,大概沒有比那個更好吃的東西了。
我對自己做蛋撻的興趣一直不大,隻因為這記憶中的味道太美,即便我有天賜巧手,也是難以複製出的。
但是新來的惠子對萄撻的熱情比我要強得多,一再鼓動我去嚐試,於是在某一天的上午,我們倆便興奮奮地在我家廚房開工了。中間的奶水部分比想象中簡單,撻皮的過程相對複雜一些。
待到滿屋飄香時,我嚐了一口,味道雖不算失望,但終究還是覺著缺了什麽。我覺得自己象做完了一道從未做過的題,倒也有些滿足感,沒想到惠子回家後沒幾天又一個人做了一次,我覺得她做的比我好,心中竊喜今後可以指望沾她的光了。
最近我們又發現用超市買來的起酥皮做,就要容易多了,全過程隻要十幾分鍾就可以送進烤箱。
程序是越來越簡易化了,想吃的時候可以輕易滿足味覺,但心頭不舍的,還是那記憶中的味道。
方子來源於網絡,略做修改
材料:
A.塔皮材料:中筋麵粉300克(all-purpose flour),酥油(Shortening)45克,水150克,
馬琪琳(即植物黃油margarine)200克,(原配方250感覺太多了)
B.塔水材料:鮮奶油(whipping cream)210克,牛奶165克,低筋麵粉(cake flour)15克,細砂糖63克,蛋黃4個,煉乳(condensed milk)15克(別看隻15克,放了之後味道真的會不一樣哦)
製作塔皮:
1,將中筋麵粉、水、酥油混合,和成麵團。用保鮮膜裹嚴,鬆弛20分鍾。
2,馬琪琳用塑料袋包嚴,用擀麵杖打平打薄至方形。
3,將鬆弛好的麵團用擀麵杖擀成長方形,中間放上馬琪琳,將兩側的麵片折過來包住馬琪琳,然後將一端捏緊。
4,然後象疊被子一樣反複擀開,反複折起,這樣重複三次,如果覺得麵皮越來越軟,可以每擀一次後,將麵團放入冰箱內冷藏20分鍾左右。
7,最後一次將擀好的麵片從較長的一側卷起,象切餃子皮的小機子一樣,切成1CM左右的圓片。
7,將小圓片放在麵粉中沾一下,將沾有麵粉的一麵朝上,放入塔模內壓成模的形狀,塔模內無需事先做防沾處理。
8,在捏好的塔皮裏倒入塔水(裝七八分滿即可),放入預熱好的烤箱。溫度為200攝氏度/400華攝試左右,烤約十五分鍾,見表層略有焦黃便好。
塔水的做法:
1.將鮮奶油、牛奶、煉乳、砂糖放在小鍋裏,用小火加熱至砂糖溶化時離火,略放涼後加入蛋黃,須多攪拌。
2.將麵粉過篩,加入以上液體中拌勻。然後將塔水倒入鋼絲篩中過濾一次後,再倒入塔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