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閣序》
我們這一代人,跟著新中國國一起長大,建國以後的事,大概除了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反右(那時還小)沒趕上,剩下的我們什麽沒趕上啊? 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學雷鋒,四清,社教,文革,上山下鄉,返城,待業,恢複高考,再找工作,改革開放,自學考試,掙文憑,評職稱, 下崗,再就業。該長身體時挨餓,該上學時下鄉,該工作時待業,該結婚時沒房,該生孩子時隻許生一個,該教育孩子時自己又不會,等現在日子好點了吧,發現差不多都該退休了。真好比《茶館》裏常四爺說的那樣,好不容易有了花生仁了,可誰還嚼得動啊?哎,我們這一輩子喲!難怪有人說,如果說國家是個高樓,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這高樓的承重牆。
可我見到我的兵團戰友時,我發現,我們沒有一個抱怨的,沒有一個訴苦的,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來了。其實要抱怨,我們這一代人,還是有點“資格”的。可我們知道,抱怨有什麽用呢?還不如踏踏實實的作好每件事,過好每一天呢。我們當中,不論是當了教授的,當了老總的,還是當公務員,當個體戶的,不論是當幹部的,還是當工人的,不論是還在工作的,還是已經退休的,盡管許多人運氣不好,處於弱勢群體的行列之中,但我們都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過去,看待未來。人活到這把年紀,經曆了那麽多風風雨雨,對地位,財富早已看的很淡。埋藏在我們心裏深處的,是當年下鄉時結下的深情厚誼。我們除了和家人以外,大概再沒有和別的人一起,共同生活,朝夕相處過那麽長的時間了。豆蔻年華時結下的情誼,伴隨著我們一直走到知天命的年紀。
我去了天津,見到了二哥還有其他許多朋友。 憑著當年的曆練和毅力,好幾個人現在當上了老總,研究所所長,廠長,老板。 二哥已經退休了,雖然不算富貴,卻也怡然自得,安享退休的日子。大家依然像當年一樣敬重他。
飯桌上,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當年的生活。當年的艱苦,今天看來都是財富。大家見麵,有說不完的話,隻可惜一天的時間太短了。
去天津時,路上還有一個小插曲。在北京站和諧號(和諧號是北京直達天津的列車的名字)候車室裏,太座把手袋放在沙發上,進站時忘了拿了。裏麵有相機,手機,現金,車票等許多東西。等她快走到站台上才發現。我趕緊衝出去找。沙發上已經不見了手袋。隻見兩個服務員手裏正拿著那手袋在找失主。我上前認領,她們大概剛才見我們坐在那裏,二話不說就把包還給了我,我又要拿出錢來謝她們。兩個服務員堅決推辭。問她們叫什麽,也不肯講,隻說快走吧,火車就要開了。匆忙中隻記住了是 032 號服務員。看上去還是個外地打工妹的樣子。真不知怎樣謝她們。回來後匆匆忙忙,再也沒時間去北京站,隻好在回美國後,給北京站的聯係信箱發了個 Email, 細述了整個過程,表示感謝,希望能夠表揚這兩個服務員。以前隻是在報紙上看到的拾金不昧的故事,今天就發生在我身上。我覺得我這次回國一路上淨碰上好人,我覺得,人們的素質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著,中國就是在進步。
回到北京,又忙著和北京的兵團戰友聚會。當年連裏北京知青最多,盡管離開東北多年,但誰也忘不了當年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師六團一起生活的情景。盡管在那裏吃了許多苦,可並沒有人怨恨,還有許多人抽出時間回去看看。有一個戰友,自己出錢,把當年三十來個長眠在那裏的戰友的墓全都重修了一遍。要讓他們知道,盡管我們離開那裏了,但是我們並沒有忘記他們。現在,一些人正在準備在我們下鄉 40 周年之際,出一本書,匯集當年戰友的回憶文章,把那一段曆史,和對它的反思,展現給後人。當年的連長已於今年年初過世,戰友們談起當年的老職工們,都不勝唏噓。但還是有許多當年的老農墾幹部,從他們的角度,寫文章,記錄下了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我近水樓台先得月,看了許多篇文章,那是刻骨銘心的記憶,那是對往事的重新聚焦和透視,那是 40 年後,到了知天命和耳順之年時更具深度的反思。
約好了在頤和園見麵。因為有個戰友就在頤和園管理處工作,對於聚會,這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進門的時候,我也享受了一次不用買票的特權。他拿手一劃拉,這幾個,都是我當年的戰友。但我也看到,戰友當中,也有好幾個人拿出了頤和園進門的月票,原來她們經常約在一起,到頤和園來散步,鍛煉。
美麗的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湖光山色,雕欄玉砌,舞榭歌台,遊船畫舫,我們年少時,曾在這裏度過許多美好的時光。
等到大家在正門基本到齊後,他調來一艘汽艇,把我們拉到後湖岸邊一個僻靜的庭院裏———他們的辦公室。我和他開玩笑,你這工作,是當年柳亞子向毛主席求之而不得的職位呀。
許多知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和當年一樣,做得十分出色。當知青時是優秀團員,五好戰士,回城以後,仍然是先進工作者。我們當年在北國邊疆戰天鬥地,吃了那麽多苦,回城後,工作中的一點點苦又算得了什麽呢?
我稱讚的並不是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而是他們的心態。
“你怎麽忘了那次咱們到食堂偷吃東西的事了呢” ?
國內的規定是男的 60 歲退休,女的 55 歲退休。某些特殊工種,如接觸過有害物質的工種,男的 55 歲,女的 50 歲就可以退休了(比美國這裏越調越高的 67 歲退休要優越多了)。
所以,有些朋友,就提前退休了,另外再找一份 part time 的工作,掙的錢加上退休金和上全班也差不多。他們坦然的說,當年奮鬥時,想得就是能讓人過上溫飽的日子,如今這個願望已經基本實現了。我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孩子也長大了 , 現在,我們應該好好善待自己了。
有些朋友,還在繼續工作著。盡管很多人隻是作著極其普通的工作,沒有什麽驚人之舉,甚至連大學都沒有上成,可他們卻是實實在在的在為我們的國家做事。我們的國家,就是靠著這些普普通通的人,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分手時,一個戰友送給我一盤她刻錄的 CD , 上麵記錄著他們的生活片斷。一晃,我們離當年下鄉的日子已經將近 40 年了,離開那裏也有 30 年了。我看著它,聽著它,尤其歌裏唱道: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心裏都百感交集,慚愧不已。
再過 20 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麽美,我想,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這決不是空話。我的這些戰友,完全可以自豪的說,我們無愧於祖國。
20年後來相會
我們已經不再年輕,我們再過不久,就要退出曆史舞台了,我們的子女已經過了我們當年下鄉時的年紀,可我們依舊熱愛生活,珍惜每一個來之不易的學習和工作機會。當我們聚會時,我們談得最多的是友情,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經曆。我們可以說,我們有過激情,有過理想,雖然這激情和理想在今天看來未免幼稚和可笑;我們曾經艱苦卓絕過,我們曾經奮發圖強過,或許這些艱苦卓絕奮發圖強在今天看來是那樣的無謂和不值;我們走過彎路,我們經曆了挫折,盡管這些彎路和挫折未必是我們的過錯;但我們可以說,我們的理想,艱苦奮鬥和挫折,給後人提供了借鑒,我們和後來之人所追求的,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讓明天更美好全文完。
---全文完
替你戰友/同學說一句話。
前兩天看了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與那些人相比,候先生一代經曆了完全不同的青春曆程,也更有時代特點和代表性。可惜反映那一代人成長,和知青生活的好的影視作品並不多。候先生和諸位有才華的大俠真應該寫個劇本,讓這些80後們看一看他們的父輩們年輕時的奮鬥。
我們應當共同努力,把上山下鄉這段曆史留下來。以我們的經曆和感受讓後人思考和借鑒。
我們一幫海外知青正在籌集出版一本《海外知青文集》,如果感興趣的海外知青戰友,可去這個網站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54584&forum=6&186,或直接和我聯係starlight_lead@yahoo.com. 謝謝!
http://tianyaxiaowu.com/bbs/viewthread.php?tid=786
“歌聲迎來了金色的太陽,雙槳劃破了千層波浪。我們在海上架橋鋪路,讓航行的戰友們一路順暢。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前麵的道路崎嶇又漫長,誰能把英雄的步伐阻擋。我們戰鬥在天涯海角,踏遍四方劈風斬浪。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朋友們愉快的奔向遠方,航標兵為舵手引路導航。我們雖然互不相識,友誼象明珠閃耀著光芒。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萬盞明燈灑遍海洋,條條道路多麽寬廣。我們的紅心象燦爛的星光,永遠照亮祖國的海疆。年輕的航標兵用生命的火花,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
讓我們反思再反思‘文化大革命’這場給中國帶來空前浩劫的災難吧。這也是我們國家、人民現在呼喊法製和民主的原因。
可是現在在中國,產生文化大革命的製度還在,誰能保證過幾年不會再來一次這樣的災難。我們這些人是挺過來了,可是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呢?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經不起再一次這種折騰了。
感謝樓主分享.
我們不應該抱怨生活,而應該對生活充滿激情.
首先我們去的是兵團,而且是黑龍江建設兵團,比起內蒙兵團,雲南兵團和山西,陝北插隊等,條件相對好一些,其次,那時太年輕了,初中生,少年本不知愁滋味,在加上一腔的熱情和理想,真的不悲觀!生活比在城市當然要艱苦的多,但集體的生活和許多新鮮的經曆也經常使年輕的我們有新奇感。。。我在那裏的時間不如這裏的主人長,時間長了,生活變得平淡了,也許感覺會有不同,但從作者的文章中看,我看不出不樂觀!
當然,環境不同,遭遇不同,心態也不同。我聽說過很多真實的故事,有些經曆的確無法讓人保持樂觀。。。不知我說清楚沒有。希望能對你理解這一代人的經曆心態有點幫助。剩下的請主人來解釋吧:))
Sorry,剛才不小心發了一個空貼,煩請主人刪了吧!謝謝!
我明白大哥你講的是心裏話,過了那麽多年,也許大家不會再刻意去怨恨誰,隻是我不太清楚你們當年插隊時也是這麽樂觀嗎?
非常欣賞戰友的心態,樂觀平和積極進取,質樸的描寫中燃燒著對生活不息的激情!也很高興看到那麽多兵團戰友愉快的笑臉。
讀你的最後一段非常非常的感慨:
“我們已經不再年輕,。。。可我們依舊熱愛生活,。。我們有過激情,有過理想....我們曾經艱苦卓絕過,我們曾經奮發圖強過,....我們走過彎路,我們經曆了挫折....但我們可以說,我們的理想,艱苦奮鬥和挫折,給後人提供了借鑒,我們和後來之人所追求的,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讓明天更美好.”寫的太好了!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正如作者開篇談到的,我們這一代人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我們精神上的財富並不比任何一代人少!
謝謝戰友不倦的筆,向人們描述了那些難忘的曆史,展示了一代人的情懷!
知青的生活曆練,孕育了我們麵對命運抗爭的不屈意誌。所以初到美國(當留學生)打拚時,把那種鬥誌用上了。
那時知青生活的清苦,我們沒有怨天尤人。 後來,飄洋過海留學,受的苦更多了,但同樣沒有埋怨(因為那是我們的抉擇);就是帶著當年做知青時的底氣,在這陌生的世界重新努力,奮鬥。
如今無論走到哪裏,隻要聽到“知青”這字,總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它含有不輕的分量,它喚起許多回憶。在此,向知青朋友們致敬! 對,向自己 - 致敬。
感謝你滴好文~!
額家惡霸也是您滴忠實讀者,也代他感謝您!
罷了兄,閉門讀書,開門迎客,出門遠行。我不如你!謝謝您的評論。
謝謝神兄的留言和厚愛,我也隻是想寫下來留個紀念,日後還可以翻翻。
板爺說得是,我要是在那哥們的位子上,根本就不考慮退休的事!
祝福你們!
楊爺,您真的認他?姓徐?
可惜我不怎麽會打籃球
謝謝X兄造訪!
第二張照片那老頭就是二哥嗎?
他在天津?我看著好麵熟啊!
就是我頭像這個東北大平原。
你的同學們看起來比我那幫同學年輕多了。
管理處那哥們上班的環境可夠雅的。
最後那幾張腐敗照是頤和園的聽儷館吧?
上周末我去走路,路上給LP講你看武侯祠對聯,想起母親,懷念母親時仰天拭淚那段事,把她的眼淚都講下來了!
說實在的,讀了你這篇文章,特別看了你們歡聚的錄像後,很為你們欣慰,但是我依然認為,如果可以選擇,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去選擇那樣的命運和生活。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有多少歲月經得起蹉跎?有多少人生的路可以從走?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走到今天,不是每一個知天命之年的人都能擁有一份怡然的心態。
你們是經曆過磨難的一代,你們讓我們看到,人生的苦難經過時間的過濾可以升華成一種精神力量。從你們身上我們看到,樂由心生,人生應當是快樂的,其實擁有快樂很簡單,就看你怎麽想。在侯兄身上,我還看到一種回歸自然、簡單而豐富、古人般的快樂:閉門讀書,開門迎客,出門遠行。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人生的秋季照樣可以絢麗而壯觀。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心潔品高,堅韌不拔的北大荒戰士,永遠是我們這一代人心中矗立著的一座豐碑!
感謝侯兄與我們分享你生命中珍貴的記憶。
另,每次看您的帖子,圖片都太大了,下載很慢,如果您在發送前壓縮一下就很好,其實圖片隻要20-50K,在電腦上看,效果和200-500K的是一樣的(您的都是300-500K的,太大)。
新年好!
現在我LG一逛文學城就進您家來,已經是您忠實的粉絲了。
另外我發現您好像盡遇著好人了,以前那位出租車司機就很好,這類好事我怎麽遇不上?
另外從上數的第三張照片,我怎末看左二和左思的人一模一樣,左四的人高點,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