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紀實(10) 我北大荒的戰友(完)
文章來源: 餛飩侯2008-01-03 01:32:49

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閣序》

我們這一代人,跟著新中國國一起長大,建國以後的事,大概除了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反右(那時還小)沒趕上,剩下的我們什麽沒趕上啊? 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學雷鋒,四清,社教,文革,上山下鄉,返城,待業,恢複高考,再找工作,改革開放,自學考試,掙文憑,評職稱, 下崗,再就業。該長身體時挨餓,該上學時下鄉,該工作時待業,該結婚時沒房,該生孩子時隻許生一個,該教育孩子時自己又不會,等現在日子好點了吧,發現差不多都該退休了。真好比《茶館》裏常四爺說的那樣,好不容易有了花生仁了,可誰還嚼得動啊?哎,我們這一輩子喲!難怪有人說,如果說國家是個高樓,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這高樓的承重牆。

可我見到我的兵團戰友時,我發現,我們沒有一個抱怨的,沒有一個訴苦的,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來了。其實要抱怨,我們這一代人,還是有點“資格”的。可我們知道,抱怨有什麽用呢?還不如踏踏實實的作好每件事,過好每一天呢。我們當中,不論是當了教授的,當了老總的,還是當公務員,當個體戶的,不論是當幹部的,還是當工人的,不論是還在工作的,還是已經退休的,盡管許多人運氣不好,處於弱勢群體的行列之中,但我們都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過去,看待未來。人活到這把年紀,經曆了那麽多風風雨雨,對地位,財富早已看的很淡。埋藏在我們心裏深處的,是當年下鄉時結下的深情厚誼。我們除了和家人以外,大概再沒有和別的人一起,共同生活,朝夕相處過那麽長的時間了。豆蔻年華時結下的情誼,伴隨著我們一直走到知天命的年紀。

我去了天津,見到了二哥還有其他許多朋友。 憑著當年的曆練和毅力,好幾個人現在當上了老總,研究所所長,廠長,老板。 二哥已經退休了,雖然不算富貴,卻也怡然自得,安享退休的日子。大家依然像當年一樣敬重他。

飯桌上,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當年的生活。當年的艱苦,今天看來都是財富。大家見麵,有說不完的話,隻可惜一天的時間太短了。

去天津時,路上還有一個小插曲。在北京站和諧號(和諧號是北京直達天津的列車的名字)候車室裏,太座把手袋放在沙發上,進站時忘了拿了。裏麵有相機,手機,現金,車票等許多東西。等她快走到站台上才發現。我趕緊衝出去找。沙發上已經不見了手袋。隻見兩個服務員手裏正拿著那手袋在找失主。我上前認領,她們大概剛才見我們坐在那裏,二話不說就把包還給了我,我又要拿出錢來謝她們。兩個服務員堅決推辭。問她們叫什麽,也不肯講,隻說快走吧,火車就要開了。匆忙中隻記住了是 032 號服務員。看上去還是個外地打工妹的樣子。真不知怎樣謝她們。回來後匆匆忙忙,再也沒時間去北京站,隻好在回美國後,給北京站的聯係信箱發了個 Email, 細述了整個過程,表示感謝,希望能夠表揚這兩個服務員。以前隻是在報紙上看到的拾金不昧的故事,今天就發生在我身上。我覺得我這次回國一路上淨碰上好人,我覺得,人們的素質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著,中國就是在進步。

回到北京,又忙著和北京的兵團戰友聚會。當年連裏北京知青最多,盡管離開東北多年,但誰也忘不了當年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師六團一起生活的情景。盡管在那裏吃了許多苦,可並沒有人怨恨,還有許多人抽出時間回去看看。有一個戰友,自己出錢,把當年三十來個長眠在那裏的戰友的墓全都重修了一遍。要讓他們知道,盡管我們離開那裏了,但是我們並沒有忘記他們。現在,一些人正在準備在我們下鄉 40 周年之際,出一本書,匯集當年戰友的回憶文章,把那一段曆史,和對它的反思,展現給後人。當年的連長已於今年年初過世,戰友們談起當年的老職工們,都不勝唏噓。但還是有許多當年的老農墾幹部,從他們的角度,寫文章,記錄下了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我近水樓台先得月,看了許多篇文章,那是刻骨銘心的記憶,那是對往事的重新聚焦和透視,那是 40 年後,到了知天命和耳順之年時更具深度的反思。

約好了在頤和園見麵。因為有個戰友就在頤和園管理處工作,對於聚會,這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進門的時候,我也享受了一次不用買票的特權。他拿手一劃拉,這幾個,都是我當年的戰友。但我也看到,戰友當中,也有好幾個人拿出了頤和園進門的月票,原來她們經常約在一起,到頤和園來散步,鍛煉。

美麗的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湖光山色,雕欄玉砌,舞榭歌台,遊船畫舫,我們年少時,曾在這裏度過許多美好的時光。

等到大家在正門基本到齊後,他調來一艘汽艇,把我們拉到後湖岸邊一個僻靜的庭院裏———他們的辦公室。我和他開玩笑,你這工作,是當年柳亞子向毛主席求之而不得的職位呀。

許多知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和當年一樣,做得十分出色。當知青時是優秀團員,五好戰士,回城以後,仍然是先進工作者。我們當年在北國邊疆戰天鬥地,吃了那麽多苦,回城後,工作中的一點點苦又算得了什麽呢?

我稱讚的並不是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而是他們的心態。

“你怎麽忘了那次咱們到食堂偷吃東西的事了呢” ?

國內的規定是男的 60 歲退休,女的 55 歲退休。某些特殊工種,如接觸過有害物質的工種,男的 55 歲,女的 50 歲就可以退休了(比美國這裏越調越高的 67 歲退休要優越多了)。

所以,有些朋友,就提前退休了,另外再找一份 part time 的工作,掙的錢加上退休金和上全班也差不多。他們坦然的說,當年奮鬥時,想得就是能讓人過上溫飽的日子,如今這個願望已經基本實現了。我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孩子也長大了 , 現在,我們應該好好善待自己了。

有些朋友,還在繼續工作著。盡管很多人隻是作著極其普通的工作,沒有什麽驚人之舉,甚至連大學都沒有上成,可他們卻是實實在在的在為我們的國家做事。我們的國家,就是靠著這些普普通通的人,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分手時,一個戰友送給我一盤她刻錄的 CD , 上麵記錄著他們的生活片斷。一晃,我們離當年下鄉的日子已經將近 40 年了,離開那裏也有 30 年了。我看著它,聽著它,尤其歌裏唱道: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心裏都百感交集,慚愧不已。

再過 20 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麽美,我想,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這決不是空話。我的這些戰友,完全可以自豪的說,我們無愧於祖國。

20年後來相會

我們已經不再年輕,我們再過不久,就要退出曆史舞台了,我們的子女已經過了我們當年下鄉時的年紀,可我們依舊熱愛生活,珍惜每一個來之不易的學習和工作機會。當我們聚會時,我們談得最多的是友情,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經曆。我們可以說,我們有過激情,有過理想,雖然這激情和理想在今天看來未免幼稚和可笑;我們曾經艱苦卓絕過,我們曾經奮發圖強過,或許這些艱苦卓絕奮發圖強在今天看來是那樣的無謂和不值;我們走過彎路,我們經曆了挫折,盡管這些彎路和挫折未必是我們的過錯;但我們可以說,我們的理想,艱苦奮鬥和挫折,給後人提供了借鑒,我們和後來之人所追求的,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讓明天更美好全文完。

---全文完

回國紀實(1)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回國紀實(2) 我愛祖國的藍天
回國紀實(3) 今日大學掠影
回國紀實(4) 人間仙境九寨溝
回國紀實(5) 人有旦夕福禍
回國紀實(6) 錦官城外柏森森
回國紀實(7)花徑不曾緣客掃
回國紀實(8) 鬼斧神工三星堆
回國紀實(9) 這裏是北京(上)
回國紀實(9) 這裏是北京(中)
回國紀實(9) 這裏是北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