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門,人們都叫它前門,其實應該叫正陽門
前門西麵不遠,是老舍大茶館。它其實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建的,曾經很紅火了一陣。
它當年是靠賣二分錢一碗的大碗茶起家的。盡管今天已經發達了,還是在門口繼續供應大碗茶,雖然說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老舍大茶館的創始人叫尹勝喜,今年初剛剛去世。他可是見過不少名人政要,這是當年他和現今美國總統小布什他爹--老布什握手時的情景。這倒讓人想起老舍《茶館》裏的劇情了。來茶館的人裏許多都是子承父誌,老劉麻子完了有小劉麻子,老唐鐵嘴完了有小唐鐵嘴,誰想到這總統也能傳代,老布什完了有小布什。你要是覺得自己的職業不錯,想傳給後代,多泡泡茶館興許有幫助。
小賣部裏麵的京劇臉譜和一些小工藝品都很漂亮。
而這幅圖,則是掛在廁所裏的。
在茶館裏的八仙桌前坐下,準備點些什麽。看著這服務員,實在是忍不住要聯想到老舍筆下的小丁寶。
要上一壺茶,幾碟點心,慢慢欣賞裏麵的演出。現在老舍大茶館已經不似頭幾年那樣紅火了,再加上又是白天,沒有多少茶座。
隻演了一個二十分鍾的節目,皮影戲,鶴與龜,演得還不錯。
出了老舍大茶館,從前門來到天橋,來到郭德剛的德雲社。郭德剛這幾年名聲大噪,雖然他的相聲距離侯寶林,馬季等大師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在相聲和其它曲藝藝術不景氣的今天,他能從無到有,風風雨雨地走到今天,為相聲創出一片天地,也實屬不易。
郭德剛也不是一下子就竄紅的。當年艱苦奮鬥,最慘的時候,劇園子裏隻有兩名聽眾,可他站在台上照樣說。靠著堅韌不拔的毅力,才有了今天。看來做什麽事,沒有點毅力是不行的。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相聲,這個嗑瓜子兒的小夥子,來了好多次了,家住香山,看完相聲,還得花差不多兩個小時才能到家,那都過了夜裏十二點了,真叫有癮。還有這個MM,一看就是“鋼絲”(郭德剛的粉絲)常客,熟門熟路,上來就買第一排正中的票,坐下後要了瓜子兒嗑著就等開演。
郭德剛現在已經是大腕了,一般情況下不會出來演出,隻由他的徒弟們出來演出。徒弟就徒弟吧。下麵節目開始:
第一個節目是許廣的快板《雛鳳淩空》
然後是杜鶴來和劉鶴英說的相聲《兵器譜》
第三個是張德武,劉源說的相聲《論關羽》
再下一個是李根,侯震說的相聲《羊上樹》
第五個是嶽雲鵬,史愛東的相聲《寫對聯》
這兩位可不能小瞧,徐德亮是北大中文係的畢業生,熱愛相聲藝術,畢業後來了這裏;另一位王文林則是劉寶瑞的高徒。
最後壓軸的是高峰和欒雲平合說的相聲《怯拉車》
聽相聲和聽交響音樂其實是一個道理,坐在劇場裏,音樂廳裏和坐在汽車裏聽CD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在劇場裏,演員和觀眾融為一體,除了聽,還可以看到演員的表情。說至恰到好處時,包袱抖開,觀眾齊聲叫好。說的過了頭,走了火,觀眾又一起喊“籲----”。這水乳交融的氣氛,不坐進劇場,你是體會不到的。聽相聲和聽交響樂又有不同,聽相聲你可以敞開了喊好,喊籲,敞開了笑;聽交響樂,可不能亂來,尤其那鼓掌更不能亂來,你覺著好了,別人沒鼓,你還真不能一個人亂拍巴掌,顯得不倫不類。當年看帕瓦羅蒂演出,就有一哥們兒,拿出聽京劇的架勢,老帕一出場,就給來了一個碰頭彩,大叫一聲“好!” 弄得老帕分不清是好還是倒好。
看完相聲出來,已是萬家燈火,夜色下的前門和箭樓,別有一番風采。
天安門廣場兩側,也是燈火輝煌。
驅車從天安門前駛過,近60年來,這個城市經曆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尤其是近30年來,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無論走到哪裏,都思念它,熱愛它。我的根就在這裏。這裏是北京。
待續,下集,我的兵團戰友們
問候xzhuzhu新年好!我覺得北京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我無論走到哪裏,都思念它,熱愛它。我的根就在這裏。這裏是北京。” 結尾尤其意味深長。對故土對中華文化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躍然紙上。 非常喜歡這個圖文並茂作品!特別想感歎一句:“啊,北京,我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