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境(110)——影響菜肴口味8因素
一、原料?
做菜離不開原料,而原料本身就有其固定的氣味或滋味。比如:黃瓜的清香,羊肉的膻,魚類的腥等。這是原料沒遇熱前的氣味,倘原料過熱,乃至烹調出成品後味道又不一樣了。這就是說,原料本身氣味是菜肴口味的基礎。如果我們想做清香淡雅的菜肴便會選用青蔬綠葉原料;如果我們想做濃香味厚的菜肴便用雞鴨魚肉原料。
?
二、原料初步加工?
原料的初步加工範疇較大,比如,蔬菜的擇根去雜,去斑除葉;動物除髒、煺毛、去鱗、洗滌等等。這當中,我認為還是除髒和洗滌影響口味大些。比如 :我們將魚刮鱗後便要除髒。大家知道,魚膽是苦的,在除髒時如不小心或取髒方法不得當,便很容易將魚膽弄破,結果膽汁四溢,在烹調時苦味自然帶入菜肴之中。再如:各種動物的腸肚,在烹調前(或初步熱處理前), 必須徹底反複清洗,並且加放一定量的礬、堿、鹽、麵粉、蘇打等物,洗至腸肚表麵清澈為佳,否則,惡臭味會帶入成品而影響菜肴的口味。還有,我們做"醬豬頭"、"醬肘子"時,必須將原料表麵的絨毛、油泥用火燎去,刮洗幹淨,否則,成品中油泥味過重。一句話,原料在正式烹調前,凡與原料本來氣味(滋味)有差異的,都應除盡,以保持菜肴口味的純正。
?
三、出水?
多是涼水鍋出水的原料影響菜肴的口味。比如:大蘿卜在燉前切塊放涼水鍋內燒開;再如:腸肚在正式烹調前放涼水鍋內焯(緊)一下撈出。 這兩種原料出水為什麽都用涼水鍋呢?因為這兩種原料異、臭味較大,它們的異、臭味會隨著水溫的升高而逐漸散發出來流失在水中或釋放在空氣裏。如果用熱水鍋出水,那麽原料表麵驟然接觸高溫會形成外膜。盡管這層外膜微不足道,但也或多或少地阻礙著內部異、臭味的散發,致使菜肴變味,削弱菜肴質量。
?
四、過油
過油是原料熱處理的過程。凡是過油的原料,其成品都增香,這一點是有目共識的普遍現象。如"青椒炒土豆片"直接可以將原料放鍋內炒製成熟,如果將這種原料分別過油後再炒製,那效果和味覺就不一樣, 前者清淡,後者鮮香。?
實踐中,還有特殊情況,原料經過油後,口味會大為改觀。比如:我們有時因原料買多了,或已過完第一遍油又沒使用的"半成品",在第二天會有點異味 ,這時,隻要我們將原料再過一遍油使用,菜肴口味便基本如初。但這裏必須注意兩點: 一點是原料未變質,另一點是油溫要高。
?
五、調味?
調味,簡言之,是烹製菜肴時往鍋(勺)中加放一定量的調味品過程,它是決定菜肴口味的重要因素。在具體調味時有三個階段。
?
(一)原料加熱前調味。就是原料在正式烹調加熱前調味。一般分兩種方法:一種是將味調足,比如:"幹炸小魚";另一種是隻 將原料醃漬出底味,不能多量放調味品,比如:"滑溜肉片"前需將原料用精鹽 、料酒之類調味品醃漬。?
(二)原料加熱中調味。就是原料在正式烹調加熱中調味。 這個階段例證較多,大部分熱肴都在這個階段中調味,比如:炒瓜片、 燉茄子、木樨柿子等等。這個階段中調味基本是足量的,所以加放調味品要適時適量,爭取一次到位,不必另行追加。
(三)原料加熱後調味。就是原料在正式烹調加熱後調味。實際上,也屬於輔助性調味,有些菜肴本來味道不錯,再追加一次調味 品,菜肴口味更加令人喜愛。比如:"家常燉茄子"出鍋後放點碎香菜, 各類菜肴補加一點明油等。總的看,調味學問很大,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三個階段,相互補充、相互照應, 爭取把菜肴口味調理好。
?
六、烹調方法?
縱觀所有烹調方法,我們可以暫且將其歸納成速成菜烹調方法和遲成 菜烹調方法。速成菜是指一般性的"溜"、"炒"、"爆"、"煎"等類品種 ,是將原料放在鍋(勺)內,大火片刻即可出鍋。如:"溜豆腐"、"炒青椒 "、"爆雞肫"、"煎雞蛋"等,口味都側重清鮮素雅;遲成菜是指一般性" 燉"、"燒"、"燴"等類品種,是將原料放在鍋(勺)內小火長時間烹製, 如:"豬排燉豆角"、"紅燒雞塊"、"燴菜"等,口味側重濃鬱芳香。?
這是為什麽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速成菜肴,主料大多采用 易熟原料,在鍋(勺)內少則2~3分鍾,多則7~8分鍾,這樣,主料 與調料接觸時間相對減少,所以調料多半與主料是摻和在 一起,並沒有滲透到內部。而遲成菜卻不然了,主料大多是有骨或形狀較大者,在鍋中少則半小時,多則2小時或更長時間,這樣調料與主料不僅僅是摻和在一起,而且與主料內部水分形成對流後便浸入主料。到口之初也許沒有速成菜香鮮,但經過咀嚼,細細慢品便餘味無窮。所以,遲成菜大多濃鬱醇香。
?
七、鍋具?
現在烹調菜肴主要有兩大類性質的鍋具。一類是鐵鍋、鐵勺,另一類是 鋁鍋、鋁勺。?
鐵鍋,鍋身坐入灶台裏,外麵隻剩下窄窄的鍋簷。鋁鍋,隻鍋底吸熱,鍋身全部露在外麵。鐵勺和鋁勺都坐在灶眼兒上,吸熱情況基本一樣,多是製作速成菜,其成品風味也基本一樣。但是,如果利用鐵鍋或鋁鍋加工同樣的遲成菜肴時,風味就大不一樣了。遲成菜烹製時間較長,鐵鍋可以發揮吸熱量大的優勢和充分利用餘溫來促進菜肴成熟,可以說,用火隨便、大小自如,所製作出的菜肴不僅質地軟而可口,而且味透均勻。鋁鍋卻不然了,它隻是鍋底吸熱,也隻是鍋底原料相對直接受熱來改變其性質,其他周圍或浮在上麵的原料隻能借助鍋底餘溫來間接受熱。這樣不僅成熟時間較慢,而且原料入味不均。雖然我們可以采取翻鍋的方法來補救,但終因多半原料離火源太遠而致使菜肴質地欠佳。?
八、飲食溫度?
菜肴有涼熱之分。
涼菜就該在常溫下食用,才能保持風味。比如:"皮凍"、"水晶肘子 "等,如果真要加熱食用,那麽便會形改質變,反倒削弱了菜肴的質量與風格。?
熱菜應在40~70℃之間食用較為理想。其原因是菜肴在這個溫度範圍內, 分子比較活躍、香味撲鼻、食用起來上口,不燙嘴。特別是湯汁多的菜肴更要這個溫度。比如:"清燉羊肉"、"牛肉燉蘿卜"等類品種,因含脂類較多 ,所以熱食膻香無比,若冷卻後,脂類在常溫下形成固體掛在原料上或凝結於湯汁中,別說菜肴風味,恐怕就連食的興趣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