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9-11-26 13:26:09)
我在西幼的日子 七十年代外交部人員出國常駐是不能帶孩子的,又有很多外交官老家不在北京。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外交部的幼兒園就應運而生。外交部的幼兒園以前分西幼和東幼,是西郊幼兒園和東郊幼兒園的簡稱。西幼在海澱黃莊,東幼在永安裏豫王墳。那會兒這裏是北京郊區,所以才得到這倆名字。幼兒園基本都是整托,也就是周一到周六孩子在幼兒園,周日才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江米麵炸糕–最喜歡的早點之一,也是糯米和豆餡兒的組合,不同的是這裏江米麵是要發酵的,而豆餡兒不能太細膩,要兼具豆子沙沙的口感和顆粒感,還不能太甜。發酵的糯米麵包上豆餡兒放油鍋裏炸到金黃,外皮酥脆,而且有一個個的泡泡,裏層的糯米還是軟軟的,和豆餡兒是絕配。以前街邊的小攤都炸得很好吃,現在就覺得京天紅的好吃。好多人推薦洪記的,我去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各種花式年糕、驢打滾、艾窩窩–以前老北京四九城好像沒有像現在這麽融合,住南城的一抬腿就去北城吃飯,或者住東城的一坐車就到海澱聚會見朋友。小時候基本住東城就吃東城這片的,所以對隆福寺小吃店印象最深,裏麵的各種糯米做的吃食都喜歡,估計老北京人都喜歡甜糯米這口兒吧。可惜現在隆福寺小吃店沒了,要吃正宗的一定要去牛街了。放點兒隆福寺小吃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稻香村–點心:直到上了中學才開始有錢吃稻香村的點心。最喜歡的一直是各種棗泥餡的點心:棗泥方酥、黃油棗泥餅、棗泥酥、棗泥塊、棗花酥,其中最喜歡棗泥方酥,外麵是黃油味像餅幹那樣的酥皮,餡和皮都不那麽甜,卻香味濃鬱。棗花酥不知道為什麽現在吃起來覺得有些太甜了。自己也做過不少次棗泥餡的點心了,感覺自己做的餡兒比稻香村的還新鮮好吃,就是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學校門口小店的吃食–首推耗子屎,也不知道誰給起的這名字,夠損也夠形象。好像是陳皮一類的小吃,黑黑的一粒粒裝在小小的塑料袋裏,吃起來酸酸甜甜,有陳皮的香味,味道不錯。糖豆也是放在小塑料口袋裏,五顏六色的,有些香精的味道,然後就是甜。小朋友要是放學有錢買一袋,那也是土豪啊。大米做的米花,放在一個細長的小塑料筒裏,大概有兩根筆那麽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壽桃–每次過生日奶奶都會給蒸壽桃。發麵饅頭做成桃子的形狀,上麵點一點兒紅。吃起來和普通饅頭沒區別,隻是愛的味道更濃一點。我和妹妹都喜歡在奶奶做壽桃的時候也拿團兒麵揉著玩。我做過小白兔、小刺蝟、小老鼠,拿綠豆當眼睛,也做過飛機、大炮,沒等蒸就被揉成小球兒了。 奶油炸糕–每次去吃的都是東風市場門口小吃店的奶油炸糕,炸得金黃色的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冬天 關東糖–一到冬天就想起關東糖,雖然粘牙,但那種甜味裏帶淡淡焦香的味道是別的糖都沒有的。尤其是後來有一種外麵帶芝麻,裏麵空心兒的,一咬掉渣兒,酥香好吃,印象深刻。可惜現在好像見不到了。 冰糖葫蘆–這個現在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了,可是隻有冬天那層糖殼兒凍得梆梆的時候,咬一口最過癮,又酸又甜又冰。在這邊的超市買到過冷凍的糖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秋天 北京的秋天好短,都不知道哪些吃食可以算秋天的,但果子肯定是豐收的。 大棗–初三以前家裏都住小街兒那兒的四合院。老北京胡同裏的棗樹很常見,我家門口也種了一棵,是我和爸媽一起從他們的友人那裏扛回來的。棗樹回來沒多久就開始結棗,又大又甜,還沒紅就已經脆脆的非常好吃了。秋天一到,我和妹妹就開始拿個竹竿打棗,打下的棗子還要量“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夏天 冰棍和雪糕–那會兒3分錢的是紅果冰棍,5分錢小豆冰棍,還有一種和現在老冰棍一個味兒的奶油冰棍和一毛錢的大雪糕,好像也有巧克力的,5分錢,不過比較少見。冰棍大部分都是推著車的老奶奶在賣,白色的冰棍車上蓋著厚厚的棉被,一打開就一股白色的涼氣升起來,大夏天的最喜歡湊過去就和那股涼氣,舒服。一些副食店也有賣冰棍的,那就是放在真的冰櫃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從小在北京長大,老北京吃東西講究季節,也就變成每次到季了就會想起那應季的吃食兒。當然也有好多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的東西,咱們擱最後再講。春天蒸槐花兒–北京胡同裏一到四、五月份就飄著洋槐花兒清甜的香味。最喜歡這個味道,當然也記得槐樹上的吊死鬼兒,又綠又軟,拖著長長的絲……。嘿嘿,想著就膈應,起一身雞皮疙瘩。記得老媽有一次從單位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