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桃 – 每次過生日奶奶都會給蒸壽桃。發麵饅頭做成桃子的形狀,上麵點一點兒紅。吃起來和普通饅頭沒區別,隻是愛的味道更濃一點。我和妹妹都喜歡在奶奶做壽桃的時候也拿團兒麵揉著玩。我做過小白兔、小刺蝟、小老鼠,拿綠豆當眼睛,也做過飛機、大炮,沒等蒸就被揉成小球兒了。
奶油炸糕 – 每次去吃的都是東風市場門口小吃店的奶油炸糕,炸得金黃色的圓球上撒著一層綿白糖,咬一口,外麵酥香,裏麵綿軟蓬鬆,一股濃濃的奶香味,太好吃了。可惜最近幾年總是找不到新炸出來的熱奶油炸糕,這個東西一涼了有點兒膩,也不酥,就沒那麽好吃了。
東風市場的大肉包子 – 記得就在東風市場小吃店的斜對麵,隔著中間一小塊空地,在個高台階上。每次就是買包子,那年頭五毛錢一個,不便宜哦。可是那個肉香啊,流油啊,個頭兒還大,吃完了特滿足,讓人一直還想著。
豳風餐廳 – 小時候最喜歡去動物園玩兒,覺得動物園好大,一天根本逛不完。偶爾有一兩次爸爸會帶我們去動物園裏當時唯一的一家餐館吃頓快餐。就是那種國營的老餐館,窗口點菜,拿票到另一個窗口取菜,然後再站在人家背後等人吃完騰位子好坐下。我害怕搶位子,卻饞那些菜。我們幾個人一般就一菜一湯一碗飯,每次吃得淨光淨。那裏的炒肉片滑嫩入味,蛋花湯都比自家做得好吃。妹妹不喜歡吃肥肉,基本都便宜我了。現在想來估計爸媽從來沒吃飽過。
*感謝動物園豳風堂的照片
火燒 – 北京火燒比燒餅個兒大,外麵沒有芝麻,其實就是圓圓分層的發麵小餅,和驢肉火燒的火燒不一樣。現在火燒單賣的不多見了,都是出現在鹵煮火燒裏。那會兒就因為它比燒餅大還便宜,我們幾乎都是買火燒不買燒餅,頂飽。火燒既沒芝麻,又沒什麽油,所以也不覺得有多香。現在吃不到了,有時候卻有些想念。
油餅、糖油餅 – 小時候幾乎沒有油條,都是油餅,現在反過來了。油餅口感上比油條肉頭一點,沒有那麽酥脆。其實我更喜歡吃油條。但糖油餅卻是我的最愛之一,就為了那鹹甜的口味。現在回北京的時候想吃糖油餅還得坐車去買,真的少見了,做得好的更是少見。
*感謝馬蜂窩關於黑窯廠店的照片。
炒肝 – 老爸第一次帶我們去大柵欄鮮魚口的天興居吃炒肝,我還真不是很愛吃,吃不慣豬下水。妹妹倒是很愛吃,把裏麵幹的都撈著吃了,剩一碗黏糊糊的湯,讓老爸哭笑不得。後來慢慢喜歡上了炒肝的味道,吃得也還是不多,主要是家附近沒地兒吃去。後來回去在姚記吃過,沒覺得特驚豔。倒是有時候在小攤兒上能找到好吃的。
*感謝北京旅遊網的照片。
鹵煮火燒 – 說炒肝就得說鹵煮,這倆我總覺得像兄弟。但鹵煮我是在夜市第一次吃到的,那會兒那個東華門夜市,熱鬧非凡,各種吃食都有,其中就有鹵煮。因為有了炒肝的經驗,我對鹵煮並不抗拒,尤其是加了辣椒醬和醋,酸香熱辣,味道濃鬱,喝一碗,肉和主食都有了,是窮人打牙祭的好吃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高中畢業和小學同學聚會,騎車去圓明園玩兒了一大圈,回來都累癱了。一幫半大孩子也沒錢,就在東四的鹵煮老店一人叫了一碗鹵煮吃,隻覺得那叫一個香啊!(待續)
*感謝蝌蚪五線譜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