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皮筋、丟手絹、捉迷藏、逮人這些就不說了,大家都會。但有幾個遊戲不知道還有小朋友玩兒嗎?
我小時候住在朱啟鈐故居,趙堂子胡同的一個大院兒裏。院子裏孩子眾多,那會兒又沒有電遊,連電視都隻有晚上才能看,所以天還亮著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在院子裏玩兒,直到天黑或者家裏大人喊回家吃飯了才會戀戀不舍地回去。因為是一大群人,所以有機會玩兒很多集體遊戲,其中最好玩兒的就是下麵幾種了。
砍包兒
大家分成兩個隊,一隊派出兩個人,離2、30米遠。另一隊站在這倆人中間。分開站的兩個人拿一個沙包來回扔,砸站在中間這隊的人,被砸中的就要下去,直到中間的人都被砸下去了就輪換扔包和躲包的人。站在中間的人如果被砸但把包接住了沒有掉,就叫接住了一“卯”,也就是多了一條命。下次被砸中而沒有接住的時候可以用這些攢的“卯“來換命。大家都爭取在中間呆的時間盡量長。
踢鍋
踢鍋電報
cei丁殼挑出一個倒黴蛋兒,然後也是地上劃個圈兒,圈兒裏放上沙包。被挑出來的人等在圈兒附近,邊等邊數數,一般數個一分鍾(60),期間其他人紛紛躲起來。等時間數到了,這個人就出去找躲起來的人。如果在他找人期間,躲起來的人中有人不被他看見,出來把鍋兒裏的包兒踢出鍋兒,那遊戲從新開始,這個“倒黴蛋兒”還得是那個找人的人。如果此人找到了任何一個躲起來的人,而期間沒人能把鍋兒裏的包兒踢出去,那遊戲也從新開始,那個被找出來的人就成為下一個“倒黴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