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重耳死後,世子驩繼位,就是晉襄公。晉襄公繼位之後,晉國沒有大亂,不但能夠守住文公創下的一份霸業,假如他的命稍為長些,還有擴展的可能。俗話說“創業易,守業難”,這一點就該特別來說一說晉襄公。在說晉襄公如何守業之前,先來說說晉文公臨死和死後的一些事情:公元前627年10月,晉文公病重,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世子驩托付給趙衰、先軫、狐射姑(狐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一篇說到秦穆公背棄與晉國的盟約助鄭禦晉,秦晉關係因此惡化,但還沒有導致戰爭。導致戰爭的是幾年後的事,根源還是在對鄭國的爭奪。公元前627年,鄭文公死了,世子公子蘭繼位,那就是鄭穆公,新上任的鄭穆公是一邊倒向晉國的,所以就視秦穆公派來駐守鄭國的杞子、逢孫、楊孫三人為多餘的,這三人不忿被輕視,就想賣鄭國,上書說動秦穆公進兵滅鄭,他們作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前兩篇述說了衛國這個小國的故事之後,就要倒回來說說晉、秦這兩個大國的大事了,因為齊桓公之後,實力最強的就是晉、秦、楚三國了,他們的關係如何將會改變一些諸侯的命運。應該說,在大國之間的關係中,秦穆公和晉文公執政時期的秦晉關係算最友好了,從庇護重耳開始,到晉文公稱霸這段時期,秦國為晉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但關係總算一直友好,發生變化的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上一篇寫到衛成公被周襄王裁定為囚禁刑罰,由於是一國之君,也就沒有囚在監獄,隻是安置在一所普通民宅裏,晉文公派親信先蔑帶著衛士看守,同時密令一個叫衍的太醫借為衛成公看病下鳩毒,如果沒有完成就要治衍的罪。
由於寧俞這個忠臣一直追隨在成公左右不離半步,任何飲食也一定要先嚐試後再給成公進食,這樣衍就尋找不到下毒的機會,他怕遭到晉文公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個故事延續上一篇《衛叔武死不瞑目》,由於牽涉到王權和霸權的對峙、抗爭,所以就說得詳細一些。古代是臣不告君、子不告父的,但在東周卻有一樁臣告君的情事。原告就是在衛叔武死後逃到晉國的大夫元咺,被告是衛成公,主審官是代表周襄王的王子虎。本來按照晉文公的心思,在元咺向他哭訴叔武冤死之後就想直接處死衛成公,但他比宋襄公明智,不想落了個諸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是一個小故事,由於同情叔武心地厚道卻死得冤,就特意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古人。叔武是衛國人,與衛成公同是衛文公毀的兒子,衛文公毀就是在那個因為喜歡仙鶴而導致滅國的衛懿公死後,由齊桓公扶持上來的國君,他心術和人緣都不錯,但一時狹隘不願饋贈而閉門不納上門的重耳,因此結下怨結,導致了晉軍伐衛的後果。晉國的兵車一開始攻打衛國,在位的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晉文公在打敗楚國之後就被天子周襄王“任命”為諸侯霸主,撇開宋襄公這個假霸不說,實際上重耳就是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個霸主。晉文公走上霸主寶座的曆程比齊桓公輕鬆、簡單得多,這無非是天時地利人和所促成:
所謂天時是齊桓公死去、繼位的齊孝公不爭氣沒能承繼父業;周襄王被竊國主動求助於晉國而複國。
地利則是晉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中原的核心,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退避三舍”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個成語,他出自下麵的故事。
在前一篇已經提前講到子玉(也就是成得臣)接替子文成為宰相、統率三軍,但不久就因兵敗自殺,這一篇就要倒回來敘說過程。成得臣是敗給晉國,統率晉國大軍的是接替郤縠為元帥的先軫,先軫也是當年追隨重耳流亡的隨從之一,很有治軍才能。楚國之所以與晉國對仗,是因為楚國要攻伐宋國,而晉國要還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重耳繼位之後,他燒了三把火:一是大賞功臣收買人心,鞏固了統治;二是擁立周襄王複位,借此得到了城邑,又提高了聲望;三是擴充軍隊為三軍,拜郤縠(音hu)為元帥。一、二把火前麵已經說過,這裏就來說說第三把火,按照慣例,小國是一軍,中等國是二軍,大國是三軍。在此之前,晉國國土雖不小,但軍事力量並不是很強大,隻有二軍,到了晉文公繼位之後才擴展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一篇說到魯僖公派展喜用展獲(柳下惠)之言辭說服了齊孝公退兵,暫時換得魯國的安寧,為了消除齊國的危險,藏孫辰獻出聯楚抗齊的計謀,魯僖公就派出使者向楚成王獻媚,聲稱願意協助楚國攻打宋國、齊國,楚王接受對方的建議,派成得臣領兵攻打齊國的陽穀,很快就立功回來,成得臣的聲望因此提得更高了。楚成王見成得臣攻齊成功,就想派那個虎乳宰相子文親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