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高饒事件是一個比較能說明毛澤東權謀術的經典範例,而這起事件雖然發生在建國初期,然而暴露出的矛盾和問題一直延續到多年之後的文革和廬山,它留下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也是黨史研究者異常重視的部分。 高崗和饒漱石本來並不是一個係統上來的,他們因為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分別受到毛澤東的看重,特別是“五馬進京”之後,由於工作和毛澤東的統一部署的原因使得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他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的敗筆。曆史上舉凡是得位不正的皇帝照例都有兩個結果,一個是驚天動地、身敗名裂;一個是驚天動地、傳之子孫。李世民、朱棣都屬於這種類型的帝王,和楊廣、完顏亮等人的破罐子破摔還是有著質的區別的。 朱棣一直以來被史家所詬病的就是他即位前後的殺戮和他行政的暴虐的一麵,在這點上他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南京喋血 朱棣以勝利者的姿態昂然進入南京,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景隆、朱橞那樣卑躬屈膝,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徐增壽那樣甘心為朱棣驅使。朱棣甫一入城,禦史連楹即刺殺朱棣,被殺後,“屍植立不仆”,眾人大驚失色,朱棣也為之膽寒。而翰林院編修楊榮則非常聰明的謁請於朱棣的馬前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一句話點醒了尚沉醉於勝利夢中的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5.金川門之變 (1)建文遜國 建文在這次靖難之變的整個過程中可謂調度乖張、莫衷一是。齊泰、黃子澄本是謀主,一旦事情有變,建文竟然附允朱棣的意思,竄貶齊黃,而後有人上書以為不可,建文遂寢其事。削藩之初,燕王上書申救,建文居然覽書惻然,謂左右事宜且止,黃子澄力爭不可時,建文說:“朕即位未久,連黜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於天下?”左顧右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5)長驅直入 李景隆在山東的喪師辱國已經表明了建文君臣在削藩戰爭中實在不是應變的行家。特別是當近臣黃子澄請求誅殺李景隆以謝天下時,建文帝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居然沒有答應,黃子澄痛哭說:“大事去矣,薦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李景隆一戰損失大軍二十萬之眾說明南軍在短時期之內已經不能完全消滅朱棣,兩軍的作戰進入相持階段。 然而,朱棣雖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奔襲大寧 建文元年八月,朝廷加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寧忠次之,率三十萬眾討伐朱棣。征虜大將軍是明初統軍將領的最高榮譽,當年也隻有徐達、馮勝、藍玉三人得任,說明建文帝對耿炳文的重視程度,希望借助老將的威名一舉擊敗朱棣。 然而,朱棣向來用兵詭譎,他沒有等到耿炳文腳跟站穩,就立刻給南軍來了個下馬威。耿炳文到達真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3)南軍將帥 前麵我們介紹了燕王朱棣的基本班底,下麵來看一看南軍將帥,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六日於北平動手,八月,建文就派出以老將耿炳文為大帥的軍隊前往鎮壓,要說速度並不算十分遲緩,而耿炳文率領多達三十萬的部眾,即使是先頭部隊也有十三萬之多,比起朱棣的幾萬軍隊可謂綽綽有餘,然而,南軍最後終於失敗,固然也有其他原因,可是將帥實不能辭其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北平起兵 建文帝早在建文元年就開始布置處理朱棣的軍事行動,他當時委派宋忠總邊兵三萬屯開平,悉簡燕王府護衛壯士以從;又以都督 徐凱屯臨清,耿瓛屯山海關,互為犄角。北平原有永清左、右衛,宋忠調其左屯彰德,右屯順德以備朱棣。然而,最直接對付 朱棣的還是北平的三位軍事特務頭子--張信、張昺、謝貴當時 一個是北平布政使,一個是都指揮使,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4.燕王大靖難: 這個主題很大,所以,準備分幾個小節一個一個的述說。 (1)燕王班底 我們前麵介紹了建文的智囊團和核心人物,現在,我們來看看燕王朱棣的班底。首先關注一下這個班底的班長--朱棣。 朱棣為人智勇有大略,能推誠任人。特別是深得軍士之心。雖然長於深宮,然而一旦之國,立刻投入到頻繁的軍事政治活動中,並且得到了很多方麵的鍛煉,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3.建文帝削藩: 建文君臣動手削藩的速度並不慢,朱元璋死後不到三個月,建文 就示意黃子澄和齊泰等人研究這件事並且付諸於行動了。但是, 令人不解的是,太祖賓天,諸王奔喪,這本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留給建文君臣,可建文帝卻明詔諸王不得與喪。燕王走到淮安又折回了北平,後人以此論為可惜。實際上,建文本人不是沒有考慮 到利用諸王來京的機會一舉削奪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