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讀史劄記(81)--明成祖靖難始末之南京喋血

(2004-03-27 17:06:41) 下一個
(2)南京喋血 朱棣以勝利者的姿態昂然進入南京,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景隆、朱橞那樣卑躬屈膝,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徐增壽那樣甘心為朱棣驅使。朱棣甫一入城,禦史連楹即刺殺朱棣,被殺後,“屍植立不仆”,眾人大驚失色,朱棣也為之膽寒。而翰林院編修楊榮則非常聰明的謁請於朱棣的馬前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一句話點醒了尚沉醉於勝利夢中的朱棣,朱棣以奉天靖難、太祖祖訓為依托起兵造反,雖則心中非作皇帝不可,然而嘴上一定是祖宗家法第一,況且,謁陵是標明統緒的頭等大事,漢光武帝就是先拜謁劉邦的高廟之後才即位的,何況朱棣向來標榜自己是太祖的孝子賢孫呢?於是,立刻布置拜謁孝陵的有關事宜,朱棣親往朱元璋的墳頭前哭訴自己的不得已,請求父親原諒自己親手廢了他老人家許立的接班人,至於楊榮,他此後一生的榮華富貴就都在這句話裏麵了,連楹刺殺、楊榮見機,世間的榮枯本來就不可以同日而語的。 朱棣榮登大寶之前,下旨捉拿奸臣黃子澄、方孝孺、齊泰、卓敬、徐輝祖、鐵鉉、暴昭、練子寧等,政治總清算終於來到了。建文武將投降成風,而建文文臣的抗節不屈則是史不絕書的,而且其間可歌可泣的事跡和人物至於後世仍然傳頌不已,史稱:“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自宋以來的士大夫的節義至此達到高峰。而朱棣作為專製者的殘暴的一麵也暴露無遺。 黃子澄是朱棣眼中的首惡,他在金川門之變後謀求海上起兵複國,被人告發被俘,堅不屈服,朱棣命令淩遲處死,族人無少長皆斬,姻黨悉戍邊庭。齊泰自然也難逃一死,不過,齊泰的很有意思,“墨白馬走,行稍遠,汗出墨脫”有點白馬非馬的味道,被抓到之後也是不屈而死,死的很慘烈。齊黃為朱棣恨之入骨,他們的妻女在他們身後也是備受淩虐,《奉天刑賞錄》之《教坊錄》中記載:“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鄧誠等於右順門裏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年小的都懷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龜子,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奉欽(旨):‘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樹兒。’”可見,他們的境遇是如何慘痛的了。 侍郎卓敬因為削藩時首獻大策,所以也沒有逃掉,不過,朱棣很欣賞卓敬的才能,先是責備他離間骨肉,卓敬不受,說:“惜先帝不用敬言耳。”繼而又派人以管仲、魏征的故事勸於卓敬,卓敬厲聲說道:“先皇帝曾無過舉,一旦橫行篡奪,恨不即死見故君地下,乃更欲臣我耶?”朱棣還不死心,這時,因為過去的個人恩怨,姚廣孝密奏朱棣說:“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朱棣這才下令族誅卓敬,而後若幹年,朱棣仍舊感歎的說:“國家養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 其後,暴昭、練子寧、毛泰、郭任、盧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 謝升 、丁誌方 、甘霖 、董鏞 、陳繼之 、韓永 、葉福、劉端、劉璟、黃觀、侯泰、茅大芳、陳迪等人都不屈而死。而其中死節最為壯烈的應該屬鐵鉉、方孝孺、景清等人。 鐵鉉一直到建文失敗之後才被俘,朱棣親自在禦前審問他,鐵鉉“反背坐廷中嫚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朱棣暴怒,命人把鐵鉉劃開膝骨。鐵鉉仍然大罵不止,朱棣把鐵鉉的肉一塊一塊的割下來,煮熟之後置之於鐵鉉的口中,問鐵鉉:“甘否?”鐵鉉說:“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劊子手用屠刀把鐵鉉的嘴角豁開一直豁到耳邊,鐵鉉還是不屈服,直到牙齒被鐵錘敲碎還在不住的大罵朱棣篡位謀反,朱棣恨極,令人當場寸磔鐵鉉,把鐵鉉 的屍體放入鑊中,而後焚屍揚灰,鐵鉉死年不過三十七歲,一時天下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為鐵鉉的忠義所感動,直到滿清末年,《老殘遊記》的作者路過山東濟南時,還有人在講鐵鉉殉難的故事呢。 方孝孺,朱棣起兵於北平時,臨行,姚廣孝(道衍)請托於朱棣,朱棣問是何人,道衍答曰:方孝孺,並說:“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朱棣親口答應。其實,方孝孺本人除了做學問之外,在政治上並不高明,他給建文謀劃的計策要麽迂腐,要麽不合時宜,但是,方孝孺的氣節卻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在建文出逃後,方孝孺就抱定身死社稷的願望,朱棣把他請入殿中,和藹的問:“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欲借助方孝孺,然而,方孝孺不為所動,針鋒相對的說:“孝孺曰:“成王安在?”朱棣答:“彼自焚死。”孝孺再問:“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說:“國賴長君。”孝孺還問:“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已經疲於應對了,隻好說:“此朕家事。”然後讓左右請方孝孺起草即位的詔書:“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死即死耳,詔不可草。”一種說法是方孝孺寫了四個大字:“燕賊篡位。”朱棣大怒,把方孝孺下獄,並且威脅方孝孺要誅滅他的九族,方孝孺冷淡的說:“十族不懼,況乎九族?”朱棣動員方孝孺的弟子 三番五次的去勸說方孝孺,爭奈方孝孺不為所動,朱棣的耐心失去的限度,最後果真下令誅殺方孝孺十族,為曆史所罕見,方孝孺臨死做詩道:“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鳴呼哀哉兮庶不我尤。”他的兩個女兒先於他自殺殉節。明萬曆年間,政府給方孝孺建立表忠祠,褒獎他的忠烈和節義。 景清、胡閏之死也是非常悲壯的,景清為人正直、敏達,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初為北平參議,朱棣和他談話,“言論明晰,大稱賞”,所以,朱棣進南京之後,對景清一直準備重用的,然而,景清立誌與方孝孺等人死節,所以,一日,景清暗中藏了利刃準備殺掉朱棣,不幸被發覺,朱棣大怒,責問其故,景清說:“欲為故主報仇耳。”朱棣氣極了,把景清的牙齒打掉,景清含血大罵,鮮血直噴到朱棣的衣服上,滿朝的大臣都為之驚呆。朱棣立命將景清剝皮實草,屍體淩遲。然後,“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裏為墟。”而著名的殺人方法“瓜蔓抄”就是從景清的身上開始的。這種辦法比之屠殺十族範圍還要廣大,比如景清和山東的劉固通信,於是劉固一家九族被滅。劉固兄弟遇害之時,也是憤怒到了極點,居然奪過屠刀,連殺劊子手十餘人。最後才壯烈而死。胡閏是大理寺少卿,為討平朱棣日夜謀劃,朱棣恨之入骨,殺他的時候居然采用了“灰蠡水”來剝胡閏的皮。根據明朝小史》卷四的記載:“文皇既抄沒一族,男女二百一十七人,所居之地,一路無人煙。雨夜聞哀號聲,時見怪。”負有探訪建文下落的禮部左侍郎胡濙都看不過眼去了,回來向朱棣報告,朱棣沉默無一語,許久才解。 此外,徐輝祖和梅殷的下場也值得一提。徐輝祖在得知金川門之變後,跑到徐達的廟裏大哭不止,就是不去迎接朱棣的法駕,氣得朱棣把他抓起來,徐輝祖出示朱元璋頒給徐達家裏的鐵券,上麵有功臣免死的字樣,朱棣無可奈何,而且也礙於徐氏和徐增壽的麵子,隻能把徐輝祖禁錮了事,徐輝祖於永樂五年憂鬱而死,萬曆中錄建文忠臣,廟祀南都,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尚寧國公主,他是汝南侯思祖從子,善於謀略,熟悉弓馬,朱元璋一直對他非常器重,許以輔佐皇孫的重任,梅殷不負朱元璋的厚托,當朱棣遣使假道於梅殷,以進香為名。殷答曰:“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朱棣大怒,複書言:“今興兵誅君側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梅殷更狠,割使者耳鼻縱之,曰:“留汝口為殿下言君臣大義。”朱棣沮喪不已。後來又“絕舟檝以遏燕”,朱棣進京後,梅殷吞兵淮上,朱棣逼迫寧國公主寫信給梅殷讓他投降,梅殷見大勢已去,朱棣親自接見,問梅殷:“駙馬勞苦。”殷曰:“勞而無功耳。”朱棣暗恨之,其後,朱棣密令心腹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借上朝的機會把梅殷推入水中淹死。寧國公主大哭向朱棣索取丈夫,朱棣無法,隻好殺人滅口把潭、趙殺掉報之於公主:“駙馬殷雖有過失,兄以至親不問。比聞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許成來首,已加爵賞,謀害之人悉置重法,特報妹知之。”言外之意也是暗示公主不要糾纏此事,公主隻好忍氣吞聲作罷。其實,公主本人也是一直反對朱棣的,史稱“主聞成祖舉兵,貽書責以大義。”隻是礙於兄妹的情分,朱棣不便下手加害公主而已。 這場異常慘烈的屠殺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告結束,朱棣親手導演的這幕悲劇比之乃父朱元璋的屠戮功臣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作為守節的建文文臣秉承了南宋以來的理學思想中的氣節一章,寧折不彎的舉動也被世人所敬仰,包括此後的甲申之變中明朝的士大夫不複這種剛烈的表示了。雖然,這中間不乏愚忠的成份,但是,這種不屈服於暴力的精神一直以來都是我民族很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值得給予肯定和認同。即使為朱棣百般遮掩的史書作者也承認:“由是觀之,固未可以成敗之常見論也······忠義奇節,人多樂道之者。” 公元一四○二年七月朔日,朱棣在建文群臣的血泊中祭告天地,在奉天殿正式登極,接受朝賀,詔告天下。改明年年號為永樂,是為明成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