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宋朝的濮議和明朝的大禮議都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兩件大事,而當這些完全煙消雲散的時候,這兩個王朝也開始走向消亡。或者也可以說,正是王朝走向衰亡,才會出現這樣咄咄怪事的 宋仁宗無子,乃立濮王的兒子宗實做皇儲,這是韓琦、富弼、包拯這些人努力的結果,也是 仁宗從諫如流的一個典範。因為皇帝本生父和與曹太後的關係,英宗開始和大家鬧別扭,結果,還是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宋初,解除禁軍大將的兵權以後,太祖曾經內召檢校太師、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來京陛見, 太祖以彥卿是貴戚,準備給他加官,問於趙普,趙普不同意,認為彥卿已經是位至人臣,如果,再予以重任,恐遭不測。太祖不以為然,說:朕待彥卿甚厚,彥卿當不至負朕。趙普立刻反問:陛下當初又是如何負周世宗呢?太祖默然,事遂寢。 後太祖平蜀,孟昶的女人花蕊夫人頗能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是寫斯大林和他的長子雅克夫的故事的,說是雅克夫被俘以後,德軍提出用雅克夫交換元帥保盧斯,斯大林說:“我不能用一個士兵交換一個元帥,如果德國人願意的話,我要交換另一個人--他就是台爾曼(德共領導人)!”我當時覺得斯大林真是可以啊,能說出這一番話來。 以後,接觸了大量的蘇聯曆史和蘇聯一些的黨史訪問學者,特別是和德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一本郭沫若的晚年作品《李白與杜甫》從本價的2.00元左右,如今已經上漲到市價的1000元 上下,想來並不是人們多麽留戀這位郭老的文筆和此書的藝術價值,相反,正是籍此書大家 可以看到郭沫若的最大的“露怯”。進而看到郭在最後的歲月裏完全匍匐在毛澤東的陰影下 的巨大難堪。為這位中國文壇健將號稱魯迅之後的第二人的淪落找到依據。 謾罵郭沫若的人越來越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孫權雖然使用呂蒙、魯肅,但是他真正親信的卻是步騭和全琮,而且越是到了晚年就越是離不開。呂蒙雖然沒有什麽遠見卓識,然而人是很正直的,可是,這二位呢?《三國誌》對他們雖然有了一些溢美的成份,但最終難掩他們的本來麵目。 步騭人比較幹練,他是東吳收取交州的始作俑者,而呂岱不過是順便摘了桃子而已。但是, 步騭這個人很會討得各方麵的歡心,有兩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為什麽把長征抬到很多的位置上呢?如果挖掘它的全貌,我們應該看出,將長征比作播種機 、宣傳隊等是有一定理由的,而長征的之於共產黨的今後的種種路線、方針的決策也是非常關鍵的,更為主要的是長征是對紅軍乃至共產黨的一次高度洗禮。 第一,長征是中共開始擺脫共產國際的層層幹預的開端,李德、博古的失勢說明了國際對於 中共以後將是更多涵義上的象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文革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這樣一句話:人民不是阿鬥。阿鬥這個名詞大約和白癡、廢物幾乎同義。劉阿鬥除了丟了祖宗的江山以外,還幹過兵臨城下不戰而降、寵信宦官等等,而這些似乎都不引起大家很多的注意,唯獨那句:“此間樂,不思蜀而”讓後人指責為無能至極點。很有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味道。劉禹錫不就說: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嗎?不過,若幹年以後,當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魏延是蜀漢的名將,也是三國中難得的戰將,他和曹操的五良將相比絲毫不遜色,難怪素以 知人著稱的劉先主要把他視作張飛一流的豪傑看待。現在,很有一種暗流,說是魏延被諸葛亮所殺,當然是暗殺,而且拿了子午穀的事作例子,說生前的武侯是何等的不公平對待魏延 ,此後又是如何排擠他,等等,不一而足,似乎魏延真是冤哉枉也,一定要平反昭雪才好, 那麽,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按照趙翼的說法是三國之主用人各具特色,較少雷同。那麽,孫權的用人特色是什麽呢?我以為是厚武薄文、以武統文。下麵作一個必要的解讀。 孫權手下的武將集團的地位一直相當高的,從周瑜(算是半個武將)、呂蒙到後來的呂岱、 全琮。這些人不僅地位高於一般的文臣,而且,出將入相。威風的很。國家大事,孫權往往 就商於這些人,像呂岱在交州幹的缺德事,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為什麽會有千裏躍進大別山呢?其實,隻要看一看毛澤東的一貫軍事主張就可以知道,毛澤東喜歡或者說是比較傾向於在敵後布置鬥爭,當年王震的南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惜, 那時候,條件不成熟,王震雖然刹羽而歸,但是受到的禮遇儼然是得勝者。而毛澤東一直也沒有放棄他的這個設想。 千裏躍進大別山的另兩個知音是鄧小平和陳毅。鄧小平是最早從經濟角度看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