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楓葉黃

憧憬退休的生活,聞吻夕陽的色彩
博文

(八)家裏的趣事 爸爸媽媽從三江口搬到高山子,我感受最大的就是他們從“特別忙”變成“特別閑”。在九十年代上大學的很多人都有軍訓的經曆,估計我的父母也一樣:在三江口軍訓了幾個月,然後到高山子來正式上學了。 母親開始還被分配到這裏唯一的商店工作一段時間,賣副食品。她在那裏學會了如何包裝點心,就是用牛皮紙把吃的東西包好,上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再窺“性” 【青年點的故事】 我家雖然和那個青年點在一個院裏,可是平時我們並沒有什麽交集。青年點裏住了二、三十位下鄉知青,男女各半。他們除了幹活是在山上敲石頭,估計和別的下鄉知青也沒有多大差別,一樣地熬著苦難的歲月。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裏,有幾件事讓人唏噓,成為了我兒時記憶的一部分。 我們省在68年上山下鄉運動時玩得太左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六)初窺“性” 那時隻有朦朧的性別概念,但還不知道有關禁忌和注意事項。 一次,被幼兒園時的大王拐著一起幹了一件壞事。他家也搬到這裏了,一天上午他拉著我去偷看女廁所。記得那個廁所是外麵用紅磚砌的獨立小房子,兩端分別是男女入口,在牆上有一排一磚厚的十字花留窗,位置比我們的視線略高一點。那時我家剛剛搬來沒兩天,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五)風土人情 高山子隸屬北鎮縣,再往上靠就是錦州市。有句笑話,“錦州人會質疑全世界”。這不是說錦州人有刨根問底的精神,而是口音特殊,在句尾經常以升調結束,會讓不熟悉本地話的人覺得是問句。
遼寧各地的方言很亂,雖然都是普通話語係的,但口音和用詞也差別不小,不像黑龍江和吉林,他們的一致性比較強,也更像普通話。特別是哈爾濱附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新生活 在新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我從小就不吃早飯。我們家別人也一樣,這是老早年家裏留下的習慣。這個習慣導致我家的糧本上總有剩餘的糧食,不像我的一些同學們家裏寅吃卯糧有時會餓肚子。不過,這個習慣看來很不利健康,我上大學後基本就恢複了正常的三餐生活。 我喜歡熬夜,準確地說也是家傳的。我媽媽就喜歡熬夜,她說夜深人靜之時可以心靜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再搬新家 在臨時的家住了不久,後麵的房子就被收拾妥當,有人通知我們可以搬到後麵去了,就是“目”字的最上麵那一橫,這個院子裏最靠北的那趟房。那天,聽說我們要搬到後麵去,我就準備自己先去探查看一下。過去之前,我腦子裏突然閃出一個念頭:當看到房子的時候,進入我眼簾的第一幕就是我未來人生的預兆。 那個“目”字中間的兩橫的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二)周圍的世界 小孩兒心裏的地圖往往是以家的位置為地理中心的,我就是這樣。下圖就是我那時的印象,肯定不準確,隻能做比成樣。另外,鐵路並不是正南正北的,而是有45°的傾斜,是“/”這個方向的,所以其他建築都是按鐵路線方向排列。小時候也沒有太注意,我家其實是麵向西南,而不是正南,雖然我一直以為是麵向正南。 我家所在的大院南邊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高山子往事 --續《童年的記憶》 有好友建議我續寫《童年的記憶》。我想了一下,好像從少兒的眼光來看文革年代的生活也是蠻有意義的。這是不同的視角,或許更真實、更直白。所以就再記錄一下我接下來的故事。注意雖然是故事,但也是紀實,包括細節,沒有任何杜撰,都是我的親身經曆,或當時看到聽到的事件。 隻是在我回憶到那些清晰的細節時,讓我自己都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的前世 ––小兔子五黑 那是在困難時期,還沒有我呢。 家裏七口人,有六十多歲的姥姥,年近四十的父母,倆哥倆姐,他們最大的十歲出頭,小的五、六歲。家裏不富裕,也沒有關係和權力。在那個困難時期,糧食嚴重匱乏,全國到處都有人因饑餓而浮腫,甚至餓死。我的父母有工資,家裏每個人還有餓不死人的供應糧,一家人還不至於吃不上飯,但吃飽飯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3-09-13更新:NCCN有了2023新版的中文《胰腺癌PDAC患者指南》 https://www.nccn.org/patients/guidelines/content/PDF/pancreatic-patient-chinese-prc.pdf 大家參閱新版的更好。 ------ 這是我去年10月翻譯的《胰腺癌PDAC患者指南》,是美國NCCN2021年版的精要譯本。我和NCCN聯係希望他們放在他們的homepage上供中文讀者參考,但他們說現在沒有費用校驗我的翻譯。 這雖然是患者指南,但內容也比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