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山雁

我似高飛雁,家鄉傍牟山。先賢名列子,才俊數潘安。
個人資料
牟山雁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有名的“七步詩”,據傳是陳思王曹植為勸阻兄長曹丕加害自己的急中生智之作。它集中概括、反映了古代歷史上皇位之爭所引發的一幕幕骨肉相殘的慘劇。 春秋時期,就有鄭莊公爲保皇位,殺死弟弟共叔段的記載。 秦二世胡亥,則是在奸臣趙高的慫恿、幫助下,矯詔賜長兄扶蘇死,登上帝位。 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罪惡的中國嬪妃製度,有相當長的歷史。《禮記婚儀》中説:“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自秦漢已降,後宮擴充迅速。漢武帝時宮女有千人;東漢王莽時,後宮有多達數千宮女。晉武帝時宮女上萬人。至唐代的中期,宮女竟多達四萬。《新唐書-宦者列傳》記載:“開元,天寶中,宮嬪大率至四萬,宦者衣黃衣以上三千員,衣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君臣關係是儒家文化中的“五倫”之首。 在早期的儒家經典中,君臣之間存在著共同的責任。例如,孔子在《論語》第3章中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然而到了漢代,“五常”與“三綱”直接結合在一起。漢儒直截地說:君爲臣綱、父為子綱、夫爲妻綱。 這樣,君臣之間的相互義務就變成了臣的義務,即對統治者的絕對忠誠。在200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英雄美人”素為西方英雄傳奇之模式,其源深矣。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亞之戰,是由年輕美麗的海倫引起的;十二世紀的騎士文學中的騎士們,則把愛情當作人生首要追求,得到貴婦人的歡心就是他們的最高榮譽。直到曆史傳奇大師司格特的曆史傳奇中,仍不絕如縷地彈奏著英雄美人的老調子。 然而在我國的英雄傳奇中,情形卻恰恰相反。傳奇英雄不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作為一種全新的思潮,“人生短促”、“生命無常”的觀念起於漢末,而集中出現在漢魏時期的詩歌中。名句如下列: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人生処一世,去若朝露晞。” “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 不容忽視的是,與之緊密相連的主題是“珍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基督教裏有“原罪”之說,以為人人生而有罪。如果一定要從中國文化裏邊找一個對等、或者接近對等的概念,那就非“孝”莫屬了。 什麽是孝?它並不僅僅是供養父母那麽簡單。直白了說,就是當父母千辛萬苦把你生下來,你就負罪了,你就欠了他們債,而且終身要還也還不清。 不是嗎?“養兒防老”,作為一個兒子,你首先有供養父母的責任。可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有一句歌詞叫“防火防盜防閨蜜”,意在告誡眾姐妹們閨蜜搶走男友的潛在風險。 有好事者以之征求下聯,就有人對以“禁煙禁酒禁朋友”。 為求工穩,也許改為“戒煙戒酒戒膩友”好些? 也許不盡然。但無論如何,無非是要說,親密朋友也可能是潛在的威脅---這大概也是一種人生的尷尬與無奈吧? 親密朋友的好,不用多說。如管鮑、範張生死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1-11-13 12:57:12)
近來芝加哥大學中國留學生接連遇害,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在芝大校園所經曆的驚魂一幕。 那是2000年的暑期,大概是8月底,我還在攻博。 為完成學位論文,我申請到一小筆芝加哥大學東亞圖書館提供的資助,去那裏查看有關研究資料,並可以在那裏住一夜。 出發以前,就有同學反複叮囑,晚上7點以後千萬別出門。因為芝加哥大學周圍都不是好區,晚上經過那裏會有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七七級、文革後首屆大學生,是1978年春三月入學,1981年底畢業。逝者如斯,算如今即將四十個春秋了。當年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書生,如今已到退休之齡。年長者(老三屆)應已年過七旬,年幼者(應屆生)也該是六十掛零。 範炯是我大學同窗,因不在一個班,大學四年中並無交往。但他高挑的個子,白淨麵皮,戴一副金絲眼鏡,溫文儒雅,形象出眾,所以印象頗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近年“90後”播主、川妹子李子柒走紅了。 李子柒的作品以中國傳統鄉村生活為中心、以中華美食文化為主線,以獨特、絕妙、完美的方式演繹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打動了中外億萬人的心。網傳她的微博粉絲、抖音粉絲、海外社交媒體上的全球粉絲超千萬,視頻作品經常也有上百萬、千萬的瀏覽量。 網友有詩曰:“李家有女,人稱子柒,姿容秀麗,才情無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9)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