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9-02-22 06:30:36)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言六言六蔽,意為學以致用,不學則偏。然孔子自己好學達發憤忘食的程度,其實也是偏,學過矣,而用不及。好學不好用,其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1 06:31:25)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係而不食?” “吾豈匏瓜也哉?焉能係而不食?”這才是真心話,孔子也想有用。所謂“君子不器”不過是唱高調兒,塞眾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0 06:28:37)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貢之言與孔子有別,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9 06:11:49)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孔子也是人,一看走高不行,就想試試低就,結果被子路當麵損了兩句。他麵子上下不來,隻好強辯遮羞。 孔子已經是沒理找理,宋儒又替他辯解,“聖人以天下無不可有為之人,亦無不可改過之人,故欲往。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8 05:27:49)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孔子之武城,子遊投老師之好,教人背後奏弦歌讓孔子聽見,意在表現他按老師之教行事且有所成。孔子一聽就明白了,故說殺雞焉用牛刀以笑之。子遊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7 05:25:21)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若真“有教無類”,則愚可移,或有弱智者,然很少。孔子的觀點在當時不算錯,因當時下層人民沒有受教育的權力,故“下愚不移。” 但朱熹說,“人之氣質相近之中,又有美惡一定,而非習之所能移者。”則是錯誤的。美惡之分辨來自後天之“習”,從父母那裏耳濡目染是“習”,老師教育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6 06:48:49)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天命之謂性”——《中庸》之說與孔子相近,先天為性,後天為習。 “是以死生氣稟焉。”——韓非首提氣稟。 “人稟氣而生,含氣而長,得貴則貴,得賤則賤。”——王充用氣稟說貴賤,生而有異,性不相近矣。 “才稟於氣。氣有清濁,稟其清者為賢,稟其濁者為愚。”—&mdas[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5 06:41:14)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貨耍個小手腕兒就把孔子給繞進去了,凸顯孔子說大道理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4 04:35:04)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荀子。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3 07:10:45)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嚐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