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9-01-13 05:26:53)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言忠恕很多,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謂對孔子之教的概況,但隻理解到發用層麵,離融會貫通還差一層。這也正是為什麽孔子單對曾參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自以為知之,答,“唯。”實未理解孔子是以“德”為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12 06:34:02)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好的歸君子,不好的歸小人,這種話說多了,他自己也信了。心理暗示作用逐漸強化固化他的思維模式也非黑即白。這種簡單化思想模式,用於理論行,實踐則不行,因理論是總結歸納、化具體為抽象之過程,而實踐是解決具體問題之過程。舉例說,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11 05:23:48)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孔子周遊列國而不用,問題就在“矜”上——表麵上彬彬有禮,對誰都很和氣,“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他認為這是君子風度,實際上,由內而外透著驕矜之氣—&m[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10 05:09:07)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小人對舉,一好一壞,誰看了都會說,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然,這種非白即黑之說實不足取。原因如下, 一,君子小人,好人壞人,是簡單劃分,去實際遠矣。比如,“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微生高君子乎?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09 06:53:19)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表麵上孔子把理想人格都加到了君子身上,其實他是在引導別人怎麽看他。他周遊列國之後,所得隻有名,其他一事無成。“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戳到了他的心病。 再比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是他針對“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r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08 06:12:49)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一讀之,點頭稱是,不錯不錯;二見之,頗有同心,真好真好;再見之,不病是病,心欲遮而口不能矣。他心裏不但在乎,而且很在乎。 用唱高調來自我安慰——心理調節——精神勝利法人人都用,孔子也是人,當然也用,而且用得比別人妙。 簡言之,這句話所表達的觀點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07 06:44:42)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此即“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之矩也。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一生以君子標準自律,何來大過?他是後悔早先知“禮”不知“變”,為禮所縛,如今知道為時晚矣。 宋儒解經曰,“敬以直內,則義以方外。”自直自方,不知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06 05:36:21)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孔子不知劉邦,後儒亦不知其初為市井小人乎? “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此言實有嫉恨小人得益之意。實際上,人家活得很好。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05 06:25:02)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不知者,可教之;不思者,可導之;不想知者,沒轍。 “如之何”本應包括思與行兩部分,光想“如之何”不成。學、知、想、行不同也,學後可知;想後可行,但不一定能行。“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之想;“舍我其誰也。”——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04 06:20:54)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才說了,“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隨即後悔說得太露,誰不知道他比柳下惠賢十倍百倍。遂馬上話頭一轉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為人要躬厚,薄責於人。"薄"字拿捏得恰到好處——我這麽說他臧文仲,已經是輕的了,我能說,你們不能這麽說。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