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小人對舉,一好一壞,誰看了都會說,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然,這種非白即黑之說實不足取。原因如下,
一,君子小人,好人壞人,是簡單劃分,去實際遠矣。比如,“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微生高君子乎?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冉求小人乎?
二,君子、小人如何如何,是“應”這樣呢,還是“是”這樣?換言之,求諸己,是君子應這麽做呢?還是它是君子的一個屬性?若指屬性,則“必”如此才夠君子。《論語》裏這種句式很多,合起來,君子等於完人,世上無完人,則無君子矣。
三,人是群體動物,豈能不求諸人哉?子之教求諸己過矣,求諸人不及;或曰,言好言善過矣,言壞言惡不及;亦即過於理想化,不及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