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人的感知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對陌生的東西投以最大關注。投以關注的目的,就是要觀察分析了解,而一旦發現陌生事物的規律,人的感知就不再興奮了。青蛙捕蟲,就是在寂靜背景中發現動。段子能引人笑,就是認知活動被突然陌生化了一下。有規律的圖形或者聲音很容易讓人睡覺,也是因為認知功能認為已經不需要活動了。男女朋友變成老公老婆沒了興趣,也是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乘神學能解決現有神學解決不了的問題。
當然,現有神學其實也沒有問題,隻是支持這種神學的人有問題。他們的問題就是不敢去碰神與人的關係,不敢客觀地思考,隻敢背經,隻敢接受。
神與人的關係有什麽問題?
這要從神創論說起:一切都是神造的。有人問神是從哪來的就答神是自有永有的。
神是自有永有的這一條不得不謂有真理的影子,高明之處,比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中國古代,理論上,天道大於皇權。在世俗中,皇權最大。但皇權也不能肆無忌憚,在道德上,皇帝要麵對道統。道統是天道的化身,皇帝要麽要自覺地遵守,要麽會受到來自於大臣的壓力。兩者都不顧的皇帝,必然為臣民詬病,青史留惡名。 一般來說,沒有完全遵守天命道統的皇帝,也沒有完全不遵守天命道統的皇帝。 認為皇帝一個人說了算,想幹啥就幹啥的人基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當年上哲學課,學到否定之否定規律,想到中國的“肯定之肯定”-----通過肯定差異來豐富自己。 這個原理跟吸星大三去的原理差不多,就是把你的吸過來,變成我的。 這種謙虛學習,引入先高明方法先進技術的做法哪種文化中都有,典型的是日本,包括近代的美國。但能在文化精神的層麵實施,又不喪失自我的,隻有中國。 中國的曆史,就是在不斷吸收不斷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12 08:40:35)
有人采訪馬雲,讓他和馬斯克比較。馬雲有智慧,說這種比較沒有意義。 馬雲不要比較,但是升鬥小民就愛比較:華為和蘋果比較,MMA和太極比較,自己的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比較。。。太祖雲,攘攘眾生,不比行嗎? 這其實是一種觀察與概括,比如男人深受老婆嘮叨之苦說“女人不嘮叨行嗎”。這不是男人要挑起嘮叨,而是一種自我安慰。太祖說“不鬥行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人說文革十年,中國經濟到了“崩潰邊緣”,是鄧公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由此貶毛而崇鄧。 持這種論調的人對自己極不負責:因為它表明創造這種說法的人是無知的(很可能還是無恥的),傳播這種說法的人沒有運用自己的分析能力。 首先,這是一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問題。如果以經濟增速來論,與後三十年相比,前三十年的發展速度毫不遜色。有興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現象,就是見賢思齊----特別地尊重權威和範本。比如讀書,經典不但要讀還要背下來。處世,一定要見賢思齊,對大師耆宿一定要畢恭畢敬。習字,間架結構筆劃,一定要追某個書法家。 這個優秀的傳統跟崇洋有什麽關係呢? 當這個文化被西洋東洋虐了一百年之後,這個文化裏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對東洋西洋產生了敬畏之意:人家比咱強。再加上心理的s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理解毛澤東,要分清上麵三個概念。
抽象的人是哲學的事,跟政治無關。
人民,做為一個整體,是毛澤東最關心的。
個人,做為整體中的個體,他們的權益很重要。但如果個體的權益與人民整體的權益有矛盾,那麽人民(民族)的利益為大。
這個角度,是曆史,文化,社會,現實等等因素綜合作用出來的。沒有這個角度,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崛起。沒有民族的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0-20 13:12:36)
近年周邊小國都要上天了。 看習內政的性格和任內前幾年的外交性格,一定會找個倒黴蛋揍一頓。 最可能的是台灣,捎帶是日本。 打狗看主人。狗主人也要看是誰打狗。 中國放下包袱,就可以收複台灣,治服日本。 米國一定會反製。但是不可能為了一條狗把自己的命搭上的。米國也打不起常規戰爭。因此,最可能的就是經濟製裁中國。中國能把內政理順,抗得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0-20 13:12:13)
小金放炮仗,不是刷存在感,而是意在推動中美對抗。隻要中美對抗激烈到一定程度,朝鮮就可以跟中美開價,左右通吃。因此,朝鮮在放炮仗,刺激美韓,加劇中美在半島的對抗。一旦對抗形成,朝鮮就可以表態。比如跟美國緩和關係,倒向美國,到時東北也成了越南,中國就真吃不消了。這是小金的算盤,達不到這個目的,就會不停地放。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避免與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81]
[182]
[183]
[184]
[18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