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文革時期,在我們那裏的村子裏,有各種工作隊或工作組。在我的《故事11,我第一次吃喇叭花根》我曾經講過文革中為了我家宅基地不被奪走,我父親連夜舌戰工作組,那是早期的工作組。我太小,還不太了解他們來村裏都幹什麽。 等我上小學後,就記得有一些工作組常年住在村子裏,一般是兩三個人的為多,他們就要號飯。 最早的一次印象是這樣的。71年冬天的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頭伏蘿卜、二伏菜、等到三伏種蕎麥。 這是我故鄉的農諺,講的是節氣,講的是時令,講的是農耕勞作。 今年特殊,伏天居然有40天,但是今天應該算是三伏天了,因為前天已經立秋。另一農諺講的是“立秋十天難過河”,就是說天不久要冷下來了,空氣相對濕度就要下降了,日溫差就要大了。 現在的城裏人,包括新進城的人,幾乎不知道應該按節氣吃什麽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講述李大釗成長的故事裏麵,涉及到本縣名門望族井家坨侯莊宋家。 老宋家一門,僅在清朝光緒年間就出了兩個進士和多個舉人。李大釗就是在舉人宋森蔭為本族子弟辦的學館裏讀書四年,由此結識宋舉人的堂孫宋仲彬,並結拜為兄弟。 老宋家一門,在清朝光緒年間就出了兩個進士和多個舉人。李大釗就是在舉人宋森蔭為本族子弟辦的學館裏讀書四年,由此結識宋舉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李大釗學名蓍年,字守常,後改名李釗、李大釗。釗者,刀也;大釗者,大刀也。 李大釗為遺腹子,他出生時他的父親、祖父、祖母都已經離世。他的堂爺爺,也是李大釗父親的過繼父親,成為照看他長大的爺爺,不是親爺爺勝似親爺爺。 李大釗出生時,他的這個爺爺正好在院子裏捕捉到了一隻百靈鳥,所以老來得孫、高興的不知道如何好的老(堂)爺爺給他起的乳名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王慶雲舉人,在六十多歲時辭官退休回家,但仍惠及鄉裏,至今被鄉親記念。 除霸 一日,已經被人尊稱為王老慶的王慶雲老人在鄉間散步。遠遠望見前麵圍著一群人在吵鬧著,有著身份的王老慶王老爺就讓跟從的仆人先上前看個究竟。一會兒仆人回來跟王老慶描述說:是齊老宣在鬧事兒。 這個鄰村的惡霸齊老宣,原是縣裏麵的班頭衙役,那是個欺行霸市、欺男霸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7歲那年的一天,我和姥爺在村東路上走著,對麵走過來一個身穿潔白短袖絲綢襯衫、但敞著前襟的白胖老頭,首先開腔熱情打招呼叫我姥爺為表弟,閑聊幾句就各自走路。我不禁好奇問姥爺,怎麽你和這個胖老頭就成了表兄弟?姥爺解釋了半天,我也沒有聽太明白。姥爺講話的核心是胖老頭的姥姥家和我姥爺的姥姥家是北常坨一個大院的,著名的梁家大院,而梁家大院的始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於坨是一個幾千人的大村落,有於、秦、宋、陳等大姓。陳姓屬於我在《故事17,第一次吃河蝦》談及的“旗奴”,但老陳家本事很大,在雍正年間就抬籍入旗成了漢軍正白旗,而且老陳家很時髦,在光緒年間就信了基督教。所以這個清末出生的陳敏芝,就一直從美國基督教會辦的昌黎匯文中學讀到北京燕京大學,還娶了一個信教的、在京為官的劉姓大同鄉的小女兒為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82年春節後的正月,已經上大學的我終於第一次被正式邀請去吃宴席。 我父親的一個好朋友,曾經是解放軍的一個營長,但是他後來又成了於坨小學(有初中)的校長,再後來又成了我所在高中的物理老師(不是我們班的),最後他成了縣能源辦公室主任。 我在上高中時,他給了我諸多幫助,包括直接和我父親講,“xy有些驕傲”。害得我一輩子都要告誡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是1981年考上的大學,放寒假前給父親寫信,告知學校放寒假的時間。放假後的第二天,和高年級的幾個本縣老鄉一起坐火車又坐汽車終於到了縣汽車站。一下長途車,就見到父親在候車室向這邊望著,父親同時也看到了我。 爸爸迎過來,順手拿下搭在我肩上的八盒糕點拎在他自己手中。這些糕點是爸爸的同學和姥姥家的親戚們送的。以後近十年,來來回回的我一直就是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侯老師,背景深厚,我隻知道他的嶽父家的一些事情。他的嶽父是我們親戚的親戚,當年燕京大學數學係畢業後,居然又上了燕京大學神學係的研究生。所以,他嶽父解放後是天津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負責人。 198x年,我去天津某一個重點中學拜訪已經調離我們中學的侯世鈞老師,未果。但是這個未果陰差陽錯的成就了我的初戀、成就了我的婚姻。 200x年,離國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