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故事21:1971年,7歲,我第一次吃葡萄幹 --- 記王舉人、李大釗表叔

(2016-08-04 09:51:35) 下一個

7歲那年的一天,我和姥爺在村東路上走著,對麵走過來一個身穿潔白短袖絲綢襯衫、但敞著前襟的白胖老頭,首先開腔熱情打招呼叫我姥爺為表弟,閑聊幾句就各自走路。我不禁好奇問姥爺,怎麽你和這個胖老頭就成了表兄弟?姥爺解釋了半天,我也沒有聽太明白。姥爺講話的核心是胖老頭的姥姥家和我姥爺的姥姥家是北常坨一個大院的,著名的梁家大院,而梁家大院的始祖是梁九公。

雖然姥爺很疼我,但是我還沒有和姥爺熟到可以撒嬌的程度。所以,就愛刨根問底的我小人家就回到自己的家問我奶奶,我奶奶一聽我說到梁九公就樂了。我奶奶說梁九公的弟弟是你姥姥的媽、也是你姥爺的媽、的老祖宗。我對這些不感興趣,隻關心他們為什麽非要提到三百年前的梁九公。

奶奶說梁九公是皮影戲《逗兒蹲》裏麵的一個人物。當時笑點很低的我一聽“逗兒----蹲”的發音,差點兒沒樂死,哪有人叫這名字的?

上次奶奶說到大肚子蟈蟈袁世凱一頓早飯吃十個雞蛋六個豬爪就把我樂壞了,我再問爺爺,才知道了袁世凱稱帝、蔡鍔起義的曆史事件。

我就又去生產隊飼養處問爺爺什麽是逗兒蹲。爺爺說那不是“逗兒----蹲”是“竇---爾---敦”,並找出來一個鉛筆頭寫在一張報紙上。

爺爺說竇爾敦和梁九公都是《施公案》中的人物。爺爺給我唱了一段《盜禦馬》中的唱段“。。。。。。,我與同眾賢弟敘一敘衷腸,竇爾敦在綠林誰不尊仰,。。。。。。”

爺爺說這個梁九公是康熙的太尉,還有黃天霸。。。。。

等我長大了,自己讀書了,才知道了武俠+偵探小說《施公案》中的主角施公是收複台灣的大將軍施琅的兒子施仕倫。而梁九公,所謂的梁太尉、梁千歲,隻不過是一個本名梁九的太監,當然是伺候康熙的大太監。這個梁九就被時人和後人尊稱為梁九公,他又過繼了他弟弟的兒子為後,而我姥爺的媽和我姥姥的媽真的都是他家的後代。

這讓我覺得非常沒勁,居然和一個死太監是親戚。幸虧梁九公不像魏忠賢、李蓮英那樣臭名昭著。

當年十三四歲的我,用自行車馱著一籃子葡萄走街串莊叫賣,倒是在北常坨村見過梁家大院的豪華氣派,雖然已是昨日輝煌,但看見大門仍然是雕梁畫柱,影壁上還有陰刻的對聯。至於梁九公奏請康熙帝恩準、用皇都剩下的磚石瓦木料建造的、紅綠琉璃瓦建頂的安各莊娘娘廟,在我出生前的大躍進運動中早拆了。磚石料用來建水庫、木料用來煉鋼鐵了。

 

下次見到這個白胖老頭,我就慘了。

不知道什麽緣故,我的左腿疼的厲害。爺爺就近帶我去王葛莊他家,他原來是中醫,剛剛退休。這個白胖老頭對我的左腿上來就是一通擺弄,我那個疼啊那個哭啊,鼻涕眼淚一把一把的,喊著叫著要回家。這時候白胖老頭的老伴、爺爺讓我稱為五奶的、端莊整齊老太太走進來,手裏拿著的一個碟子裏麵放著一些綠綠的半透明的長豆,哄著我說“快別哭了,五奶給你吃葡萄幹兒”。

我一聽有葡萄幹吃,馬上止住了哭聲,吃起葡萄幹來。葡萄幹那是真的叫甜,尤其是三五個葡萄幹一起放入嘴中時,甜的簡直有些餱得慌。

等下一次吃葡萄幹,是在姥姥家,那已經是幾年以後了。近年有機會去吐魯番,見到了各種各樣的葡萄幹,就在維吾爾村民的葡萄秧架下麵賣,而我隻挑了些綠色的葡萄幹買,對那些紅色、咖啡色的一概不感興趣。有可能我仍然保持著對最初吃的葡萄幹的記憶。

帶著膏藥從這家出來,我腿疼的隻能讓爺爺背著我回家。腿疼稍微緩輕些,我好奇心又來了,問爺爺他怎麽叫你表妹夫?爺爺半晌用鼻子哼了一聲,說還不是因為你奶奶家的那份好親戚。

話說前清同治光緒年間,鄰村王葛莊的王姓殷實人家娶了一門媳婦,這從大老遠的村子娶過來的李氏媳婦是一有福之人,養了幾個兒子閨女,其中一個女兒王氏又嫁到了很遠的羅各莊張姓書香門第。

那時候的本縣鄉村,窮人一般就在前後鄰村談婚嫁。隻有那些富戶,那些在關東(東北)做買賣的、還有那些讀書當官的人家,大人們之間是知根知底的朋友,兒女才娶的遠、嫁的遠。這個嫁到羅各莊的王氏,就是我奶奶的奶奶。而李氏的一個兒子,我高外祖母王氏的一個兄弟考取了秀才,又中了舉人。這個舉人大號王慶雲。這個王舉人後來當得六品官(一個小小的舉人當六品官,比縣太爺還大,我簡直懷疑是捐的,海外的老王家人別罵我啊!)。

 

臨近清末的一年過年,這個王舉人回家探親,奉母命去給年邁的大舅父李如珍和三舅父李如

璧拜年。王舉人大清早一起來就坐著兩匹高頭大馬拉著的轎子車奔東南25裏的姥姥家而去。兩個舅舅見在外做官的寶貝外甥來拜年,自是高敬高待。

大舅父早年闖蕩關東,發了財立了堂號懷德堂,隻是沒有兒子,就把自己二弟李如珠的兒子李任榮過繼過來。這個繼子是個讀書的好料,隻不過在22歲、年紀輕輕就病故了,留下一個遺腹子。這個男嬰命太硬,生下來不到十個月,母親也去世。這個沒有兄弟姐妹、沒有父母、沒有親爺親奶的、乳名叫憨頭的苦命孩子,也隻能和自己的大堂爺爺大堂奶奶過活。

酒席宴上,閑聊之中,王舉人為自己的多才而短命的表弟搓歎不已,大舅父說:你表弟的這個兒子可是大材料,八歲的小小年紀,《三字經》《千字文》那些書童的啟蒙讀物,半年就讀完了,現在四書已經讀過大半,還學了詩詞聯對。

王舉人一聽撂下筷子說:那我可要領略一下表侄的文采。李如珍就對外喊道:憨頭,快進來,你表伯要考你。隻見一個七八歲少年挑門簾進來,這孩子生的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且舉止莊重,談吐斯文,一點兒也不憨頭憨腦。王舉人一看自是打心眼裏喜歡。

李如珍說:憨頭,你表伯出一對子上聯,你對出下聯,中不中?

憨頭:中。

王慶雲說一聲好,眼睛透過紙糊窗戶上的那塊小玻璃向外望去,隻見初春天氣,狂風卷著黃沙直衝天際,扭頭盯著憨頭脫口說道:“春風猛如虎”(不是天王蓋地虎)。

不想憨頭隻把眼睛眨了兩眨,開口便說:“秋水靜如狳”。

王慶雲:此典有出處?

憨頭:典意出自四書。狳者,獸也。論獸,虎性最爆,狳性最良,故以狳對虎。表伯,您看我對的還中?

文武雙修的王慶雲擊桌大讚:中,中,了不得!

李如珍撚胡笑而不語。

王慶雲:來人,給我侄兒搬個凳子來,一塊兒入席。

我們老家習俗,婦女和兒童不能入席(見故事20,我第一次吃宴席)。這次李如珍居然沒有阻攔,甚至都沒有客氣一下。

王慶雲:想不到我侄兒小小年紀竟有如此造詣。上聯剛立,就出口成章對出下聯,而且對的

如此工整。蓍年侄兒前途無量,來日定能進士及第。

李如珍要的就是親外甥這句話。

為了(堂)孫子的大好前程,李如珍讓憨頭進過本縣最好的三個私塾,包括我們村西麵井坨一門三進士(其中一個是體育名嘴宋世雄的曾祖父)的宋家私塾。

1904年,已經16歲的憨頭,考得永平府府學書院,這相當於考中了秀才。恰在這年清朝政府廢除千年科舉製,憨頭就轉入永平府中學就讀,後入天津北洋政法學堂,再入日本

早稻田大學讀書。

進入洋學堂的憨頭有了學名李大釗,字蓍年,號守常。

 

是不是可以這樣講?沒有李大釗的一個姑奶奶嫁入書香門第王家,沒有他這個姑奶奶的兒子(我奶奶的親舅爺爺)王慶雲中舉,沒有這個長輩的表率作用,李大釗在他堂爺爺的教育下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下,按照當時當地的傳統,就可能在讀過幾年私塾並會打算盤以後,去東北成為一個生意人,那就不知道該誰是共產黨創始人了。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