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告訴大家一個魚缸養魚的訣竅,就是不能喂的太勤太多,水要定期換,最關鍵的……

(2025-07-10 18:39:47) 下一個

魚缸養魚的三個關鍵因素:

1)水中的溶解氧要足。要用敞開的器皿,不能用瓶子,更不能蓋蓋子。夏季不能讓周圍環境溫度太高,就算是多天出門度假,房間溫度也不能超過90F。這涉及到氣液平衡、涉及到亨利定律,這裏不多做解釋。

2)有經驗的魚缸養魚的,都會告訴你,不要喂食太多太勤,否則魚會撐死的。

舉個極端例子,據我奶奶講,我爸爸小時候,如同周圍其他小夥伴一樣,抓到魚就直接扔到家裏的水缸了養,大人也就是罵幾句。俗話說,井裏的蛤蟆,醬缸裏的蛆。農民就那樣髒兮兮的活著,但是水缸裏麵的魚,一般都能活幾個月,甚至到冬天,一不小心用水瓢舀水時會把魚舀到瓢裏。大人默認孩子們在水缸裏養魚,前提是孩子們絕不能給水缸裏的魚喂食,否則水就發臭了。即使如此,那水缸裏養的魚也不會死,當然是光長眼睛不長個兒啦。

這裏我想說,隻有餓不死的魚沒有撐不死的魚。

魚是怎麽撐死的?

老提說,饑漢子不知飽漢子飽。其實,魚不是撐死的,是毒死的。

這是咋回事兒?

所有的硬骨魚,就是您常見的那些魚(不包括章魚、墨鬥魚、鯨魚、鯊魚、鰩魚、鱘魚、鮑魚這些不是硬骨魚魚的魚),都怕遊離氨ammonia,水中的遊離氨濃度=>1mg/L時,這些硬骨魚就會死。

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吃了食物以後,排放氮元素主要是尿素的形式,鳥們以尿酸的形式,硬骨魚們是以氨的形式。

因為是直接排放到水裏,所以最簡單粗暴。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魚所在的水環境裏麵食物太多,比方說蛋白質類太多,蛋白質就會被微生物直接降解,就會最終生成氨。

自打我們知道氨起,你肯定知道銨根離子,遊離氨和銨根離子之間有如下平衡:

NH4+ = NH3 + H+, 其解離常數pKa=9.25

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如果水中有2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9.25,則一半是銨根離子、一半是遊離氨。那麽不少魚就會死了。

另一種情況,如果水中有10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7.25,則其中的99%是銨根離子、1%是遊離氨,魚還是會死。

再一種情況,如果水中有5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7.25,則其中的99%是銨根離子、1%是遊離氨,魚就不會死。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水中有100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6.25,則其中的99.9%是銨根離子、0.1%是遊離氨,魚還是會死。

但是,如果水中有50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6.25,則其中的99.9%是銨根離子、0.1%是遊離氨,魚就不會死。

你差不多明白了吧!

那怎麽辦?

少喂食,尤其是不能一次性投太多,魚吃不了,水倒是臭了。

定期換水,因為蛋白質類含氮食物,就算是全部被魚吃了,還會排泄出來,還會留在水裏,它們是輕易不會變成氮氣逸出的。所以要定期換水。

當然不能用新鮮的含氯的自來水啦,要敞開晾一段時間。

還有就是要控製水的pH值,我的建議,在兩次換水的間隔中間的某一天,向水裏麵加幾滴蘋果醋,蘋果醋幾乎沒有顏色的。

加蘋果醋的道理我上麵已經講過了,這樣的話話魚就不會被遊離氨毒死。

當然醋不能加多了,不能按做糖醋魚那樣加。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