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改變命運

(2025-07-08 16:11:15) 下一個

我小時候的知識來源就是聽大人們聊天,尤其是夏夜在外麵乘涼時。我祖父和外祖父是當然的兩位主講,海闊天空的什麽都講。那時候我就知道光年是距離的單位,知道織女星距離地球25光年、牛郎星距離地球17光年、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15光年。我還從祖父的聊天裏知道山越高上麵越涼快。

從那時起,我就立誓要讀書,要看看外麵的世界。上個月,我專門去了河南信陽雞公山,我祖父小時候在上麵住過。

從大人們的聊天裏我了解到我母親的兩個舅家表哥都是北京四中畢業的。一年下來,她每個表哥的學雜費都是60畝地的麥秋收成,即需要賣掉12000~15000市斤的麥子供一個初中或高中學生。那時候產量低,一畝地就產200~250市斤麥子(現在小麥平均畝產1000~1400市斤,主要是磷肥的貢獻。沒有磷肥,畝產量絕對不會超過450市斤/市畝)。

兩個表哥都分別秘密地加入了組織,都經常分別給他們的祖父(即我母親的外祖父)寫信,勸他們的祖父把土地送給雇工和本家裏的小門小戶人家。架不住倆孫子沒完沒了的勸說,老爺子真的是動了心,先後把50多畝地送了人,幹脆又賣了100多畝地供倆孫子上學,另外河改道又塌去了上百畝地。如此一來,到土改時,家裏的田地由最多時的430畝減少到就剩下140畝地,成分因此也由地主變成了富農。最主要的,老爺子把田地送給了窮人,落個人緣好,土改時基本上沒有挨揍。老兩口都安安穩穩地活到了80多歲,還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因營養不良而過世。而老爺子的老母親,即我母親的曾外祖母,也活到解放後,活了九十多歲。

我母親的大表哥的嶽父家是有400多畝地的地主。這位大表舅的嶽父更厲害,他的策略是誰家有人去參加八路軍,就送他們家10畝好地,據說因此給八路軍輸送了十幾名戰士,居然還沒有一位成了烈士。土改時他們家當然還是地主,但是那些當了八路軍,後來是解放軍,再後來的幹部、起碼是吃商品糧的都感激他,村裏人也沒有難為他們一家。作為開明士紳,這位嶽父當過政協委員。

而我母親這兩個舅家表哥的外祖父就倒了黴。他們家有多少錢多少地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們哥倆的母親(即我母親的舅媽)嫁過來時是帶著兩個梅香丫鬟的,而新鳳霞河趙麗蓉老師演的評劇《楊三姐告狀》裏麵的楊三姐的父親河兄長就是在他們家當長工。他們家土改時房子田地都被分了,幸好他們早都跑了,有的跑到京津唐、有的跑到台灣、有的跑到國外。

我母親的這兩位舅家表哥分別活了91和93歲,都到了廳級。都兒孫滿堂,家庭幸福。有半年的時間,二表舅家的兒子、三女兒同時和我在一個大學讀書。我和二表舅接觸比較多,老爺子特別豁達,文革時他是某個大學的副校長,自然免不了受衝擊,說他是走資派、階級異己分子,還被揪到台上批鬥。老爺子幹脆把頭剪成寸板頭,讓紅衛兵無發可揪。我這是聽我外祖母講的。二表舅過世後的追思會上我提及此事,他的兒子才猛然想起自文革後他父親都一直是這個頭型,才突然明白其緣故。

我母親的一個姑家表哥是北京匯文中學畢業的,家裏供他讀書需要40畝地的夏糧收成。他後來成了著名雕刻家,現在還活著,96歲了吧。因為他挺出名的,我再多說就暴露他是誰了。因此點到為止。

我外祖父的一個“五服上”的三堂叔讀得是北京大中中學(現北京二十二中),家裏供他讀書需要30畝地的夏糧收成。他老人家退休金一個月16000元,去年去世,虛歲活了102。他的妻子還健在,今年已經虛歲105歲了。老太太當年在北京貝滿女中讀書。1937年暑假前,我的曾祖父受他們兩家家長委托,為他們倆牽了線做了媒,他們倆喜滋滋地回老家過暑假了,然後就七七事變了,我曾祖父曾堂祖父就帶著我祖父隨國民政府南撤,一直撤到武漢,我曾祖父因瘧疾逝於1938年武漢大轟炸期間,我祖父返回北平、再淪落到祖居地,而他的叔父(我的曾堂祖父)隨國民政府繼續西撤到重慶,逝於1942年。

讀大中中學的我外祖父的這位三堂叔的父親,一個家裏才有60畝地的小財主,因財力不濟不想再供他三兒子讀書了。這時候,他未來的嶽父挺身出來說擔保他讀書,一直讀到大學都沒有問題。……。這些,都是疫情期間我去探望這兩位老人時,老太太告訴我的。我這才明白為什麽老爺子在老太太那裏為什麽都是服服帖帖的。老太太的奮鬥目標是活到100歲,我告訴她說施一公教授的祖父活到了113歲,老太太現在的奮鬥目標也定在了113歲。

其實那時候的絕大多數土財主肯定是舍不得花大錢供兒女讀書的。我母親的舅舅是北京匯文中學畢業的,我母親的外祖父舍不得再賣麥子讓他的獨子繼續讀大學,就讓他回來在鎮上當個教師,早早的得闌尾炎過世。老爺子是後悔莫及,又把自己的小女兒送出去讀書(後來嫁個名門望族出身的大學教授),並盡全力供兩個幼小的孫子讀書。

看來名校改變命運!

我的小學一年級的班長一直是我的榜樣,他當年以全縣第二名考上重點大學。他、還有我一個讀博士後時的同校同學,是一個熱門行業數一數二的兩個人物,世界級的數一數二!

而我的其他兒時同學,絕大多數在農村退休了的,現在拿著200元/月的退休金。區別真的是天上地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