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8-04-05 03:02:03)
1.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誠懇地問自己:「我是為什麽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問問自己這個問題。2.我們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無彼。然而,麵對死亡,人們是如何的傷心悲痛,對於出生卻是何等歡欣快樂,這是愚癡的。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哭,為根源而哭,因為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3.當一個人不了解「死」時,生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2 16:40:02)
悲哉眾生!從無始來,輪回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托,若失父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總由煩惱惡業,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大覺世尊湣而哀之,示生世間,為其說法,令受三歸,為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業既淨,然後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塵合覺,轉凡成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夏天來了,又到了去海邊撒野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會把人埋進沙子裏但是,你知道嗎?這種玩沙方式很危險!↓↓↓據悉,造成這種恐怖現象的原因是:沙子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它們之間是存有空氣的,沙子是鬆散的,可以相互滑動,人在沙子裏比較輕易鬆脫離開。沙子一旦進了水,情況就馬上不一樣,水會把沙子之間的空隙填滿,沙子沒有鬆散的空間,就會把埋在沙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29 18:50:10)
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涅槃經》雲:“佛言: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無慚愧者,不名為人,名為畜生!”印光大師是我最敬佩的祖師之一。現整理一些老人家關於慚愧的開示,供養大家:慚愧是入聖初步執持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抱著慚愧二字,以為入聖階梯。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29 18:49:09)
所謂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順利的環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測風雲,也可以是人際間的是非恩怨;可以是輕視偏見,也可以是打擊陷害;可以是飛來的橫禍,也可以是人為的事端。逆境,可以是精神的空虛,也可以是物質的貧困;可以是心靈的阻隔,也可以是情感的破裂;可以是莫名其妙的猜忌,也可以是缺乏溝通的誤會……古往今來,眾生無不在順逆中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人專希望人給,給過就忘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Ameanpersonexpectsallthingsfromothers,andthenforgetstorewardthefavor.Avirtuouspersondoesnotexpectthingsfromothers,andalwaysthinksofrepayingfavors.
為兒孫作未來計,十望九空為社會作眾人謀,點滴有功Schemestoadvanceposterityusuallyfail.Workingforsocietytodaygainsmerits.
慳吝嫉妒的人,即使財富滿室也走不出內心的貧乏埋怨自憐的人,縱使四肢健全也跨不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敦倫盡份敦是敬重,相應,符合的意思。倫是倫理道德。盡是恪守義務,盡職盡責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敦倫盡份就是我們的思想行為要完全以崇敬的心理,遵守社會的倫理道德,盡職盡責地主動承擔好自己本份的義務。倫理道德是我們的行為軌範,該作的一定要去作,不該作的一定要堅決不犯。法律隻是倫理道德的最低底線,觸犯法律,必受罰懲。邪惡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19 17:22:37)
節省可以醫貧,滿足可以醫貪恬淡可以醫躁,寬厚可以醫瞋隨緣可以醫執,讀書可以醫俗正念可以醫心,慧解可以醫邪Frugalitycancureyourpoverty.Contentcancureyourgreed.Tranquilitycancureyouimpatience.Magnanimitycancureyourhatred.Beingalwaysateasecancureyourattachment.Studycancureyourvulgarity.Rightmindfulnesscancureyourmind.Intelligencecancureyourperversion.
健康是事業成功的資本誠信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決心是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古以來吃吃吃都是備受關注的,“春節期間吃點好的”成了大多數人潛意識中的一種習慣。堅果零食可謂是近幾年零食界的大紅人了,高營養,美味等特點,成了人們春節必備零食。腰果、花生、核桃、杏仁、開心果等日常生活中的八大堅果,究竟對人體有哪些功效,食用又有哪些禁忌呢?1核桃堪稱抗氧化之“王”美國飲食協會建議人們,每周最好吃兩三次核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個人活在世上,能有多少財富、感情、名利和福壽,都是定數,取決於過去所有生世中積累的福報大小。如果缺少福報,自然沒有幸福。幸福人生需要三件大事積累:知福、惜福和修福。隻知享受的人,是人生的“消費者”,他們不停地消耗福報;而知福、惜福的人,是人生的“管理者”,他們了解怎樣物盡其用;在此基礎上,如果還有修福的智慧,福報將享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