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薑查法語選集

(2018-04-05 03:02:03) 下一個

1.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誠懇地問自己:「我是為什麽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2.我們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無彼。然而,麵對死亡,人們是如何的傷心悲痛,對於出生卻是何等歡欣快樂,這是愚癡的。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哭,為根源而哭,因為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

3.當一個人不了解「死」時,生活會非常煩惱。

4.佛陀告訴他的弟子阿難要徹見無常,要在每一次的呼吸中看見「死」。我們必須認識「死」,為了「生」,我們必須「死」。這是什麽意思呢?死,是緊緊地挨著呼吸的。

5.如果你修行得正確的話,你在生病時是不會恐懼的。當一個人死時,你也不會感到悲惱。

6.當你到醫院裏去醫療時,在心中下定決心:如果康複的話,那很好;但,如果你死了的話,那也無妨。醫生是無法治療死亡或阻擋死亡的。佛陀才是唯一的醫師,因此,為何不去使用佛陀的藥方呢?

7.假如身體真的屬於我們的話,它就會聽從我們的命令。如果我們說:「不能老」或「我禁止你生病」,它會聽從我們嗎?不會的,它不聽從任何警告。

8.我們隻是租了身體這棟「房子」,不是擁有它。如果我們認為它屬於我們的,當我們必須舍離它時就會痛苦。但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恒常自我的東西存在,沒有任何我們可以把持而不會變遷的東西。

9.有些人從出生到死亡,從來沒有一次察覺到自己的呼吸在他們的身體裏進出,他們活得跟自己如此的遙遠。

10.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你說你太忙沒時間禪坐,那你有時間呼吸嗎?禪坐就是你的呼吸,為什麽你有時間呼吸而沒時間禪坐呢?

1.呼吸對人們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也視法的修習對你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的話,那麽你就會覺得呼吸和修習法是同等重要的。

2.任何忽略無常的言論,絕非聖者的言語。

3.我們可以執著什麽為穩定(常)的嗎?沒有!除了感覺外,什麽也沒有。苦生起、暫留,然後消逝,接著快樂取代苦——如此而已。

4.當那些不了解「法」的人做不良的行為時,他們會四處張望,確定沒有人在看。可是,我們的業,卻不時地在看著我們,我們從不曾真正地逃脫過任何事物。

5.透過正確的修行,會使你的舊「業」殆盡。了知事物是如何生起和消逝的,你便能夠保持覺醒,讓它們隨自己的過程運行。

6.當你做惡事時,是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的,就算別人沒看見,你勢必看得到你自己。

7.別以為光是閉著眼睛坐著就是修行,如果你這麽認為,那就趕快改變你的觀念。所謂穩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個姿態中——不論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起坐的時候,別認為你已結束禪坐,相反地,你隻是改變姿勢而已。

8.佛教是心的宗教,為了增長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習佛法的人。

9.用你的「心」來聽聞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10.你必須親身去體驗「法」。所謂的親身體驗是去身體力行。在於道上,你隻能依賴老師百分之五十。你們必須去聽聞教導、明了其利益、親自去身體力行、由你的內心親自去體會,這才大有用處。

11.修行基礎的要點:

第一:要誠實、正直;第二:要留意惡行;第三:內心要謙虛,要出離並少欲知足。

1.我們修行是為了要學習放下,而不是要增長我們的執著。覺悟是在你停止希求事物時出現的。

2.這樣的教導就好象佛陀將我們撿起來,放到「道」的起點一樣,到了道上之後,是否要前進都是我們自己的事。

3.如果我們喜於寡言、滿足一切,我們就會看見自己,也不會受到幹擾。心將會具備戒、定和慧的基礎。

4.感官的沉溺和自我的苦行是佛陀所不鼓勵的兩種道,因為這隻是快樂和痛苦罷了。我們以為自己已從痛苦中自我解脫了,但卻不然;我們隻是在執取樂。假使我們執取樂,我們就會再次受苦。

5.人在一個地方受了苦,就會跑到其它地方去,當苦在那兒生起時,他們又再逃避。他們認為他們是在逃避苦,但卻不然;苦追隨著他們。他們帶著苦到處跑,卻一點也不知道。

6.如果我們不知苦,就無法知道苦的起因;如果我們不知苦的起因,那麽我們就不知苦的息滅。如此一來,我們便無處可逃。

7.今日的學生,擁有的知識遠多於以前的學生,他們供需不虞,一切都更方便了。可是,卻比以前擁有更多的痛苦和煩惱,這是為什麽呢?

8.因為欲望,所以愛與恨都是苦;欲求是苦,不想要也是苦,縱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仍然是苦,因為,一旦你擁有它,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懼中。在恐懼中,你又如何能快樂地生活呢?

9.如果我們將快樂和痛苦一起思惟(覺觀)的話,我們會了解,它們是平等的,就如同冷和熱一樣。火的熱度能夠燒死我們,然而,冰的冷度也一樣可以凍死我們,兩者都不好。

10.快樂和痛苦的道理也一樣。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欲求快樂,而沒有人追求痛苦。涅盤是沒有欲望的,在涅盤裏,沒有想要快樂或想要痛苦,也沒有想要解脫快樂和痛苦,有的隻是平靜。

11.認識你自己的身體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執著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緒。

1.一個聰明的人看他人,是以智慧來看,而非愚癡。如果我們以智慧來看,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可是,如果我們以愚癡來看的話,我們隻會找到他人的過失。

2.今日人們的真正問題在於,他們知道,卻不去實踐。如果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而不去實踐,那是另一回事兒,可是如果他們已經知道了,而仍不去實踐,那問題在哪裏?

3.苦有兩種:導致更痛苦的苦和導致苦止息的苦。前者是執著片刻的快樂和厭惡不快樂的苦——人類日複一日不斷地掙紮。後者是來自讓自己全然地去經驗不斷變遷的經驗——快樂、痛苦、愉悅和瞋怒的苦——沒有恐懼或退失。我們所經驗的苦,會導致內心的無畏和平靜。

4.我們想走易行道,可是,如果沒有苦,就不會有智慧啊!要等到智慧成熟,你在修行中至少要痛哭三次。

5.實際上,快樂是痛苦的偽裝,可是在這種細微的形態裏,你看不見它。如果你執著快樂,就如同執著痛苦一樣,但是,你並沒有察覺到。當你執取快樂時,要丟棄它本有的苦性是不可能的;它們是如此的不可分離。

6.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要認識苦,將苦視為快樂裏所具有的傷害;視它們(苦與樂)為平等的。因此,小心!當快樂生起時,不要得意忘形;當痛苦生起時,不要沮喪,別讓自己迷失在其中,視它們同具有同等的價值。

7.受苦的人相繼的會得到智慧。如果我們不受苦,我們就不會去思惟;如果我們不去思惟,智慧就不會生起;沒有了智慧,我們便懵懂無知;無知的話,我們就無法解脫痛苦。

8.因此,在我們的修行中,我們必須訓練及忍耐。當我們反觀世間時,就不會如以往般地恐懼了。佛陀並不是在世間之外覺悟的,而是在這世間內。

9.佛陀教導我們要舍棄一切惡行而長養戒德,這才是「正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