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美國的一個醫療團隊經過努力,研究出一個可以在子宮體外繼續養育早產羊的係統,發表在今年的一流科學刋物NatureCommunications上麵(見下麵的參考文獻)。這個體外維持係統,簡單的描述是:由一個供氧係統把早產羊的臍帶連接起來,再把早產羊置於一個類似子宮的"羊水密封袋",供氧和營養"雙管齊下",極早期的早產羊可以維持到成熟而存活下來。這就是一般人[
閱讀全文]

我們之間的談話很真誠直接,我覺得這個話題對於健康的理念有著共性,願意在這裏與大家分享。首先,我建議大家不要把精力放在我朋友身上,而是放在健康的話題上。因為我朋友是我很尊重的一位好先生,好父親,工作上的好搭擋,有很高的道德修養。一位中年人,身體健壯,精力充沛。他在四十出頭的時候,發現血糖近240(美國的標準是空腹<95,服用75gOGTT後<140)。[
閱讀全文]

做一回單親老爸
有些事情,光用腦袋去想或做準備,光用嘴巴說,光用眼睛觀察,或者光用心去理會,是遠遠不夠的。可謂紙上談兵,空話連篇。必須自己親力親為,才體會到其中真正的感受。
處於夾心階層的年齡,上有年過八旬到九旬的父母和Inlaw父母,下有反叛年齡的女兒,真是心不足,力更不足。
妻子又要回國內,照顧年邁的母親,一走就是近兩個月。單親[
閱讀全文]

幾年前一次令人擔憂的經曆至今還念念不忘。
平常比較好動,不時的一點點小傷小痛沒有放在心裏。可是有一段時間,我的左後肩胛骨不明原因的痛。影響到了正常的活動和功能。天天都煩著我,開始很自然地跟"五十肩"對號入座:年齡不饒人啊。但是幾個月沒有好轉。因為沒有受傷的曆史,我逐漸的擔憂起來:還能有什麽原因?我每天麵對的腫瘤病人,骨轉移是司空[
閱讀全文]

由於治療方法及藥物的不斷出新,不少末期的癌症患者的預後都比以前有所改善。十幾年前,一個四期癌症病人往往被直接送去安寧病房(Hospice)。而現在,同一期的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後,不但病情可以暫時穩定下來,而且還有好轉的機會。舉些例子吧:一個結腸癌病人,如果是大部肝髒都轉移了,甚至有惡性腹水,經過化療後,不少病人可以好轉,並且有平均一到兩年多的穩[
閱讀全文]

一位退休教授問我一個問題:什麽叫風濕病?他幾個月前患有低燒,然後關節疼痛,時好時壞,症狀延續了很久,校醫院把他轉診到風濕科。老師是搞科研出身的,對於"風"和"濕"二字感到費解。便查了英漢翻譯字典,得到的英文名是Rheumatism。他怎麽也沒法在這個英文字裏到"風和濕"的意思。很明顯,早期的中國醫家,在英譯漢的過程中,選用了祖國醫學(中醫)的病名。[
閱讀全文]

十幾年前,當我還是血液/腫瘤專科醫師訓練的時候,遭遇過一個病號。這個病例使我當時覺得很委屈,一直到現在我還想著這樣一個問題:難道所有的西醫生都要同出自一個"大師傅"----------千篇一律的治療指南?
當時的病人訴說大便看到血。我作了一番問診檢查,覺得不是那麽嚴重。沒有進一步處理,隻是留意觀察。當我十分平靜地向帶教的主治醫生匯報這個情況時,[
閱讀全文]

感染性休克(敗血症)是一種非常棘手的並發症。病人要在ICU監護,大量補液,抗菌素,升壓藥。死亡率很高。研究者和製藥廠絞盡腦汁,費數以億計的資金的研發。所得的藥物都不盡滿意,很少被用上。
有一位美國醫生卻用一種與眾不同的藥物:維他明C,B1,和類固醇,治好了多位敗血症患者,並把結果發表在CHEST雜誌上。
故事始於2016年1月,當時PaulMarik醫生在Senta[
閱讀全文]

醫學名詞中常常有累及兩個器官的命名,比如肺心病(由於肺病導致的心髒病變,所謂心肺相連)。但是"膽心病"這個名稱我卻沒聽過。
心髒和肝膽係統在解剖上隻是"一膈之隔",一層膈肌把把個係統的器官隔開。膽管的炎症所致的疼痛有時會投射到肩膀。有趣的是,心絞痛有時也會涉及肩膀。
現代醫學分科很細,似乎不會把心和膽兩個係統混合來分析診治。如果你[
閱讀全文]

剛剛看完一個轉貼,來自CEO管理語錄(具體作者忘了)。文章裏講述的是飛機上邂逅的一位獨立的96歲的猶太老人。她健康快樂,生活豐富,還自己旅行。她向作者介紹了自己的保健"經驗"。看過類似的文章應該不少了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認真領會,悟出一一點什麽"精髓"的東西?我所理解的所謂"健康悟性",大概有幾個層次:1眼過煙雲。現代人的信息化生活節奏太快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