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教授問我一個問題:什麽叫風濕病? 他幾個月前患有低燒,然後關節疼痛,時好時壞,症狀延續了很久,校醫院把他轉診到風濕科。老師是搞科研出身的,對於"風"和"濕"二字感到費解。便查了英漢翻譯字典,得到的英文名是Rheumatism。他怎麽也沒法在這個英文字裏到"風和濕"的意思。
很明顯,早期的中國醫家,在英譯漢的過程中,選用了祖國醫學(中醫)的病名。類似的翻譯還有,把傷寒杆菌和副傷寒杆菌導致的烈性傳染病(來源於中醫的"傷寒",但是它們跟中醫的傷寒不是同等的)。還有急性嘔吐腹瀉的腸胃感染譯為"霍亂 (有一部分是由於霍亂弧菌引起的)"。
幾千年來,中醫就非常注重環境對人體的健康關係。環境的致病因素,稱"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它們是致病的外因。而風寒濕等外邪入侵後,使人的關節疼痛,腫,痹,重著,屈伸不利等等。這些症狀,類似西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關)的表現。因此,風濕病這一譯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盡管西醫不否認,環境的風或者濕,也許是促使類風關複發或惡化的因素之一。但西醫卻認為:自身免疫係統紊亂才是真正的原因。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細胞或抗體對抗和傷害自身組織(窩裏鬥)。西醫在治療這一類自身免疫病時,用的是免疫抑製劑(如激素,還有其他生物製劑)。西醫很少(或者從來)不提醒病人去躲避所謂的"風和濕"。顯然,西醫(盡管不否認有這些因素的影響),對這些環境致病因素是"置之不理"的。
那麽,是否中醫就隻提外界的"風和濕"等"六淫",而對身體的內因"置之不理"呢?非也。中醫很強調人體的內在平衡,氣、血、津、精、液、原陰、原陽、五髒六腑的互動,情誌的調控,都是內因。所謂"正氣"。人體的正氣不足(內因),加上外邪入侵(外因),相互作用,便得疾病。治療時,應該扶正,和驅邪都要平衡兼顧。我們不能強求古代的醫家,用免疫細胞和分子水平來研究疾病。
西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之類的自身免疫病,纏綿年月,時好時壞。總趨勢是一直走下坡路。而中醫呢?我就沒有發言權了。
作為一個西醫出身的醫者,我想中、西各有自己很寶貴的,值得互相探討的哲學理念,和思維體係。不應該狹獈地自以為是,互相評擊。甚是不應該把醫治方法體係僵硬地分成"中醫"和"西醫"來比較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