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福安古觀音閣:放不下煩惱,因為身體內太渾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xvn4.html我常說,要先多誦經,少聽開示,也不是不聽,因為經文沒有頌到業障消,開示你也聽不懂,聽了不受用。但倒是可以看祖師大德的行持、傳記,古代的、民國的,這些祖師是怎麽待人接物,怎麽做功課,然後去學習,這個比較有用。
為什麽開示聽了,你不一定能受用?因為色身沒有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句話,為什麽好人死的快,而壞人卻命長。這種情況確實有。因為有些好人,從來不發脾氣,懂禮貌,怨氣怒氣都往肚子裏咽,又沒有辦法發泄出來,結果死的快。有些壞人,有火就發,發完就好,反而身體沒有那麽多毒素。這個是從身體角度來講。但不是教你要發火,而是說要有情緒的排放方式。 人一定要學會承認自己的缺點,你身體就會少病。人身體內有兩股能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19684.html如孝法師:般若和願力要怎樣去實踐問: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怎麽去實踐?麵對不同的對境時,這兩者的運用是不是應該有所側重?如孝法師答:一般來講,大乘的法門就是運用般若與願力。般若基本上任何時候都要用,包括我們發願時,都要發無我的願。《金剛經》是這樣發願的:“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2-19 11:10:20)
http://www.fodizi.net/fojiaogushi/19685.html禪不在文字上黃檗希運禪師有一個學生,這個人就是在唐宣宗時做過宰相的裴休。裴相國鎮宛陵,建大禪苑,請黃檗說法。由於黃檗酷愛舊山,所以還是以“黃檗”為名。有一天,裴休請了一尊佛像,放在黃檗麵前,跪求黃檗:“請師父安個名字。”黃檗召喚道:“裴休。”裴休應聲回答。黃檗說:“好了!已替你安好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19679.html嘎瑪仁波切:障礙人們證悟佛法的是什麽有次,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講授佛法時,大眾中有五位在家信徒,其中一位坐著睡著了,第二位用手指刮地,第三位用手搖樹,第四位仰頭向天,隻有第五位專心恭敬地聽佛說法。阿難尊者看見他們不同的行為舉止時,就請示佛陀:“世尊,你在說法時,為何這五人會有這種行為表現呢?”佛陀說:&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19677.html嘎瑪仁波切:用回憶來傷害自己,是人類非常大的矛盾甲乙二人吵架,然後各奔東西,甚至甲離開此地到了另一個國家。突然間,乙看到前麵有個人長得酷似甲,走過這個人的身旁時,莫名的嗔恨心油然而生,怒火狂燒。然而,當回頭一看,發覺認錯人的一刹那,怒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氣憤的情緒好像從沒有產生過。類似這樣的事,常常發生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19676.html嘎瑪仁波切:暗鈍愚癡人溺於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有一年,舍衛城裏舉辦一場廣受歡迎的慶典。慶典期間,許多年輕人用灰土加牛糞塗抹在身體上,然後在城裏到處閑蕩、喧嘩。而且他們會停留在別人家的門口,直到那些人給他們錢才會離去。這些行為對城裏的居民,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19672.html我們無量劫來,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個人成長過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們會自甘卑賤,總是覺得自己跟佛陀不一樣。為什麽?因為我們被很多業力的假相給束縛住。所以,偉大的佛陀出世告訴你,你現在要做一件事情,把你的內心歸零,回到你生命的原點,把這些複雜的相狀通通清幹淨,先看到你的本來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19686.html 控製住散亂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奧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果需要一個人一定要做點事情的話,那麽內向的人寧願管事,外向的人偏好管人。一般來說,內向的人好靜,反過來,外向的人好動。內向的人給人以似乎比較多地向內心找原因的錯覺,其實不管是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其散亂的心是一樣的。 外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xw0x.html 現在很多歌,纏綿的,憂鬱的,這都不好。孔子是比較注意這一塊。所以孔子重新編排過詩經,詩經是用來唱的。那修行人就唱修行的調。比較好聽的,大家可以去聽瑜伽焰口,有些是蘇東坡寫的詞,比如秋雨梧桐葉落時,還有召請的部分,可以把人的心都唱軟了。 …… 學佛後要明白,其實要把六根清淨起來,會發現,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31]
[232]
[233]
[234]
[2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