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2017-03-22 15:51:34)
http://baike.baidu.com/item/%E4%B8%8D%E5%85%B1%E6%B3%95 「不共」一詞有「獨特」、「獨有」之意,此處之不共法,專指佛或菩薩之獨特能力或特性。具稱不共佛法。「共法」之對稱。即謂唯佛或菩薩能成就,凡夫二乘不能有的功德法。 不共法 關於佛、菩薩的不共法,諸經論所說互有異同,如《大毗婆沙論》卷十七等以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住為十八不共法。《文殊師利問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實相念佛”——蕅益大師(出自蕅益大師選錄《淨土十要問答擷錄》)http://www.fomen123.com/fo/nianfo/amtf/9091.html
  非心非相門者。婆沙論明新發意菩薩,先念佛色相,相體相業相果相用,得下勢力,次念佛四十不共法心,得中勢力。次念實相佛,得上勢力。不著色法二身。偈雲。不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虛空。寶性論曰。依佛義故,經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Sutra_Selection1/SutraSelections_01_page5.htm 四種念佛 我們如果念佛不生極樂世界的話,阿彌陀佛也沒有成佛的資格。 念佛有四種方法: 一、持名念佛
二、觀像念佛
三、觀想念佛
四、實相念佛 一、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就是常常專持「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我在臺北遇著一個人,他是很狂的。我對他說念佛,他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22 14:42:26)
念佛禪 http://baike.baidu.com/item/%E5%BF%B5%E4%BD%9B%E7%A6%85 念佛禪,即東山法門,它起源於道信,完成於弘忍。 念佛禪自四祖道信禪師開始弘揚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傳承於禪宗北漸一脈。 以神秀為代表的北宗禪學,忠實地繼承了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東山法門。 當年弘忍禪師曾歎道:“東山之法,盡在秀矣”! 四祖禪法 四祖道信(580-651)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22 14:35:19)

http://www.dizang.org/wj/14/a13.htm淨空法師講述
點擊放大
  甲、六度  這一講是大乘佛法。大乘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歸納修學的綱領就是‘六度’。為什麽要歸納這六條?實在說,所謂佛法是建立在相對的基礎上,也就是眾生有病,佛法就好比是藥物一樣,眾生沒有病,也就沒有佛法,因此,‘法’不可以執著。《金剛經》告訴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22 11:54:18)
http://koran.link/zh__1/ 至2:101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22 01:56:2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A0%E9%99%80吠陀(梵語:???;拉丁轉譯為Veda,又譯為韋達經、韋陀經、圍陀經等),是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吠陀”意思是“知識”、“啟示”。廣義的“吠陀”文獻包括很多種性質不同的經典,即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1]吠陀本集[編輯]四部吠陀本集是: 《梨俱吠陀》(歌詠明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千年不衰的印度著名古經典——奧義書(Upanishad)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156942/ 《奧義書》(Upanishad)是印度最經典的古老著作,用散文或韻文闡發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文獻的著作,是印度哲學的源泉。《奧義書》是古印度的根本經典,探討人生與宇宙的根源和關係,認識我是誰,找到真我(Atman),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啟示出精神上極為深奧的真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分辨專修和雜修的得失
http://www.shixiu.org/thread-10394-1-1.html
(出處:佛教網)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分辨專修和雜修的得失
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
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
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何以故?
乃由雜緣亂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21 11:30:35)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volume1/volume1_5.htm時刻用自己應該用的功夫,時刻把功夫提起來。◎一九七四年一月六日開示於三藩市金山禪寺法界佛教總會,成立於一九六八年。該會的前身,就是佛教講堂。自從成立之後,每一年都舉行佛七和禪七數次。所以,都在無聲無息中過去了。很少人知道法界佛教總會所屬的金山禪寺在打佛七或禪七。因為我們對外不宣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96]
[197]
[198]
[199]
[20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