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庇護權或政治庇護,是一種古老的司法概念。此概念認為,因政治或宗教信仰不同而被迫害的人可受到其他主權勢力的庇護,或許是教堂(中世紀時的聖所),或者是其他國家。 美國目前非法移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借著“政治避難”這個幌子來達到的。 我這裏不討論那些偷渡入境的,因為沒有和他們有交叉,不知道具體情況。要談到的是那些以合法簽證進入美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醃篤鮮是江南家常菜,通常在春天春筍下來以後,可以用竹筍,或毛筍來做。“醃”就是指醃製過的鹹肉。“篤”就是用小火燜的意思。“鮮”就是新鮮的肉類。 身在美國,中國式的鹹肉買不到。醃篤鮮缺了這味主要食材就做不成。好在我們生存能力強大,沒有現成的,就自己動手。 醃製鹹肉:在鍋內放入適量食鹽,和花椒。小火翻炒,直至花椒開始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在我的童年時代,上海市區裏還有不少用石子或石塊鋪成的小馬路,叫“彈硌路”。我家花園的小徑也是用石塊鋪成的彈硌路。彈硌路的一邊是竹子做的籬笆,另一邊是修剪整齊的瓜子黃楊樹。整個布局讓院子顯得小巧玲瓏,充滿了園林的色彩。 彈硌路在上世紀中期是上海常見的路麵。據記載:早在明清時期當時的上海縣城就已經有這種路麵。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老底子上海的小菜場外麵總是一早就有賣早點的攤頭,各個攤頭前一定是排隊的。粢飯團和粢飯糕雖然都有粢飯兩字放在前麵,但內容是不一樣的。 吃粢飯團,或者粢飯糕需要有甜豆漿而不是鹹豆漿相伴,甜豆漿有淡淡的甜味和濃濃的豆香味。以期達到甜鹹之間奇妙的搭配。 先說說粢飯團: 粢飯團 粢飯團就像中國式的快餐。這個攤販一般擺在離大餅油條攤子不遠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2)
2017-02-20法治上海“紫菜竟然是廢塑料做的!”“無良奸商!”最近,你的家人朋友給你轉發一則網友買到假紫菜的視頻了嗎?紫菜竟然是廢舊黑塑料袋做的?這是真的嗎?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裏,說聞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判斷是廢舊的黑塑料袋做的!“現在的人心都壞了……”視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謹以此文追念徐積功教授】 日前在網上看到一張複旦大學老師們在黃山休假時的合影,十分珍貴。時間是1959年,是1957年反右運動擴大化以後的第二年,學校黨委組織了一批教授連帶黨委部分成員上黃山,參加者中有校黨委的統戰部部長徐常太,其統戰的味道顯而易見。 在照片的原文中有介紹如下: 照片上有30號人,辨認下來,從前排到末排辨認分別是第一排右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做酒釀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讓糯米飯充分發酵。保持適當的溫度是成功的關鍵。按照老的習慣,用一個容器裝上熱水,加熱棉衣之類的保溫用具。然後把裝著拌有酒藥的糯米容器放進去。這種傳統辦法的缺點是保溫器具被加熱後,溫度忽高忽低。發酵的時間也掌控不了。經常為了辨認有沒有發酵,把容器打開檢查。次數多了,增加了雜菌掉落進去的機會,導致雜菌生長,失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晚上8點春晚開始直播。餐桌上也是酒過三巡,在冷盤之後,相繼上桌的就是熱炒。在我們家常見的熱菜有:1.筍幹燒肉(或者叫水筍肉)在大部分上海人家裏筍幹肉是過年時餐桌上的當家菜。基本上每頓飯都會盛上一碗。筍幹是南方的食品。上海人喜歡的筍幹大多是用毛筍做成。吃以前要提前一個多星期用淘米水發。然後在水裏煮,煮完後泡在清水裏幾天。以前一到年前就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7-01-24 15:13:14)

記憶中的年夜飯有親情、有年味、有團圓。不像現在東西多了,年味少了。小家多了,合家團聚少了。紅包多了,人情少了。 3-40年前,我們無論在什麽地方都是趕回上海,回到父母身邊,團聚在家吃年夜飯。一家人團聚少一點的有十來人。家庭大一點的要開上兩桌。老人,小孩都眉開眼笑的,過得十分歡樂。將年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時的物質沒有現在豐富,但是吃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即將到來,在新年裏吃年糕是一種傳統,人們借用了它發聲的諧音,預祝在新的一年裏步步升高。早期的年糕是用來祭祀祖先的。過年要吃年糕的習俗是後來逐漸形成的。習慣上的年糕南北不同。 南方以糯米和梗米混合做成白色的年糕。可蒸,炸,切成片炒或煮湯。 北方的年糕用純糯米做成,可蒸或炸,以甜味為主。北京人喜歡的紅棗年糕即為其中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