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62)
2016 (160)
2017 (84)
【謹以此文追念徐積功教授】
日前在網上看到一張複旦大學老師們在黃山休假時的合影,十分珍貴。時間是1959年,是1957年反右運動擴大化以後的第二年,學校黨委組織了一批教授連帶黨委部分成員上黃山,參加者中有校黨委的統戰部部長徐常太,其統戰的味道顯而易見。
在照片的原文中有介紹如下:
照片上有30號人,辨認下來,從前排到末排辨認分別是第一排右起:(不詳)、談家楨、郭紹虞、(不詳)、全增嘏、曹亨聞;第二排右起:張熏華?、朱東潤、陳望道、盧於道、盧鶴紱、胡文淑、蔡葵、蔡淑蓮;第三排右起:楊師曾、朱伯康、徐常太、吳文祺、王鳴歧5人;第四排右起:江澤宏、譚其驤、黃有恒、李鐵民、戚叔含、周同慶、陳傳璋、李振麟、徐積功、鮑正鵠、(數學係,名不詳)。另外,崔明奇、方令儒、殷玉芬等亦前往,但不在照片中。照片指認胡慶沈多有幫助,李南田、朱見亦有貢獻。
照片裏人物眾多,大部分都不認識,陳望道是老校長當然認識(第二排右三)。意外地發現徐積功老師也在列(後排左三)。
徐積功教授是我們有機化學的任課老師,他為人風趣,重視家庭。我在上學時大部分課程都聽得昏昏欲睡。唯有上徐教授的大課時,沒有絲毫的睡意。他講課生動,舉例令人難忘。講到化合物中有雙鍵時,把雙鍵比喻為兩個人,相對而立,雙手互相相握。在這種狀態下,與單鍵相比,它失去了自由旋轉的可能性。
講到三甲基吲哚,它是一種動物糞便中存在的糞臭素,奇臭無比。畫出結構以後,他又幽默地加上一句,這個化合物大量稀釋以後反而會具有香味。讓人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化合物和它的結構。後來才知道,三甲基吲哚實際上是調香劑之一。可見世間萬物沒有一成不變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相互轉換。
據查徐積功先生1924年出生,1948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在台灣、日本短暫工作後,1950年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師從E. T. McBee教授,從事含氟有機化合物合成的研究,1954年獲博士學位。1956年回歸祖國,任教於複旦大學化學係,副教授。直至1981年病故。
在徐教授的引導之下,我對有機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於,後來的考研,做基礎理論研究,乃至藥物研製,都可以說是徐教授引的路。徐教授是我有機化學入門的引路人。
對不起,稱不上“才女”,隻是一枚“蠢才”。
看來我們還是“同學”啊!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