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博文
三三、“解悟”與“證悟”
  新機運正在開拓,一嶄新的形勢不會太久即將呈現,目前,我們隻能“隨緣”。
拂逆順受,可以消業障,倒是為某一些人擔心,因為因果是嚴厲的。
舉凡大家公認,經我印可的,多屬“解悟”,距離“證悟”還很遠,真正親證到清淨之體,畢竟無身,才品嚐到“唯覺無我”。悟的邊境,要到真無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某某女公子學安祥禪,我樂於攝受,請代複函告伊:既學禪,當依《金剛經》及《壇經》;《壇經》力斥“塵勞邪見”,《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有所見,切勿妄言,亦無可喜,平常心視之為佳;若妄言眩惑於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耕雲解惑錄:《信願行證》會後解惑--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xODk1MDUy.html
“信願行證”會後解惑~一九九二年八月三十日講於台北市
一、去掉我執,才會有真正的謙虛
  問:內心謙虛,行到極點,可否去掉我執?
答:謙虛與去掉我執互為因果,若是沒有我執的人,他是真謙虛;有我執而又謙虛到極點,是假謙虛,那不是真的謙虛。因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一、簡要之道,端在“自覺”
  學佛原非細事,苟非奮出塵誌,切度生願,厭生死苦,立真實誌,下牛工夫,十九難成,徒成自欺,何裨解脫?
簡要之道,端在“自覺”二字,其要義近似“不慮而知”。易言之,即是“唯覺無念”。
就法門言,《壇經》、《金剛經》極簡明扼要,的是成佛不二捷徑,隻是眾生自障心目,往往隻作道理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十、解行相應,名之曰祖
  今人學法,率非誌切突破生死,不知生死根源,誰複在意“本來麵目”?是故道心敵不過人心,幻相常汩沒真如,平時欲振乏力,臨終豈得不為業牽?即使麵呈今生離苦得樂之法,怎奈伊之樂不在此何?是故多見不耕耘妄冀收獲,不修因奢求證果,不舍罪唯願解脫,寧有此事?亦安有斯理?
初祖曰:“解行相應,名之曰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耕雲導師講詞:牛的禮讚--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zNDMxMjY0.html
牛的禮讚~一九八九年元月廿二日講於台北市
一、人生的理念
  活在相對人生中,一般人的共同理念和認知應該是:
收獲必先耕耘,
成功須靠努力;
付出才能獲得,
貢獻方受尊重。
如果是反其道而行:
不耕耘,隻要收獲(甚至是你耕耘,我來收獲),
不努力,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九、真歸依處
  參禪,的確應參“涅槃堂裏禪”,方抵得生死,隻圖口角滑溜,濟得甚事?抑能改變什麽?
今後凡所行履,莫離不二法門,便無退失之虞,亦唯秒秒安祥,是大福祉,是真歸依處也。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七日)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八、善根發露
  十六日函及林玉英的信均讀悉。
我很高興林小姐發心懇切,才會如此相應。你應該了解,一個法的人格化的真實禪者,他的語言、文字都具有加持力的。對於一個具備誠敬信的人而言,會受益匪淺。林小姐很有慧根,慟哭一場已完成無相懺悔,殊為難得。今後當易於保有安祥,且隻要保有安祥,便已擁有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可喜!
伊等遠道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耕雲導師講詞:杜漏--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yNjM5NTM2.html
杜漏~一九八八年七月三十日講於台北市
各位犧牲假日來參加聚會,非常難能可貴。我想各位都希望認識自己、淨化自己,也都希望活得瀟灑、自在、安祥。
 一、什麽是修行?
提起修行,很多人都存有一份神秘感,認為此事不同凡響,是擺脫日常生活的一種特殊行為;實際上,修行是非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七、修行的次第
  修行的次第大略為:
離執——與法相應,外境不染。
去執——搜盡病根,永絕後患。
無執——全歸不二,無我,皆我。
師、弟同心、同體,法無悟與不悟;悟即不悟,亦非無悟,恒保安祥,修學事畢。
(一九八七年七月七日晚)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