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對陳光標在紐約中央公園作秀之舉,說好話的不多,壞話是鋪天蓋地。 我個人認為他的作秀方式令人作嘔,但有人喜歡這樣做,我也隻能無奈地歎氣。生活總不是完全盡如人意的,是不是? 但對陳光標的某一個做法,我無法原諒。他是和紐約市援助會(NewYorkCityRescueMission)簽了合同,請該機構負責組織無家可歸者來吃飯,而條件是陳光標不能以現金方式為無家可歸者提供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那時上海有個別區域是外賓接待區,我家就住在那樣的一個區域裏。這樣的區域裏有個別經濟條件好,住房較寬裕的人家會被批準為接待外賓人家,政府會每月免費提供一些中華牌香煙及糖果等。然後還有一個小學,一個中學,一個菜場和一些商店被定為對外賓開發的。有外賓來的那天,我們好幾個學校的小分隊會集中去小區內唯一一個有室內舞台的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6-24 18:27:08)
首先說明一下,這是我的心得,不是旅遊指南嗬。現在旅遊指南多如牛毛,我又不具這方麵的特長,故隻打算把自己的心得交流一下。估計不適合打算三兩天內“攻”下一城的旅遊方式。但如果有條件多住些日子,也許還有點幫助。 紐約大的項目大致是博物館,中央公園,聯合國,航空母艦,自由女神,華爾街,帝國大廈,時代廣場等。還有不少旅行團有去洛克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14-06-14 18:48:52)
今天在韓國店看到我們夫妻都喜歡的新鮮嫩花生,立即裝了一大包。回來把花生洗過,做水煮花生。往鍋裏放鹽時,想起女兒小時候的一件事,禁不住暗自笑了。那大概是女兒六七歲的時候,那天我也是煮嫩花生,剛點上火,鍋還沒熱,我嘩啦啦撒下大把鹽就把手伸進鍋裏扒拉扒拉,讓鹽化均勻。丫頭在邊上看見了,大叫一聲“咦喲!”然後嘀哩咕嚕了幾句,原話不記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網上讀到一文,通篇的強詞奪理,完全是共產黨教育出來的思維方式。比如下麵兩句分別作為段落的開頭,作為真理、結論來用卻無需證明該結論正確與否,好像共產黨把國家搞得還不夠亂似的。 “既然我們的祖先已經把我們定義為中國人,我們隻有愛中國。。。。” “中國如一旦失去共產黨的領導,將會天下大亂。” 文章最後以一句“永遠記住,國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4-05-25 17:40:27)
我一共住過三個地方:上海,紐約,以及現在的美國新澤西洲鄉下。前兩個都是大城市,使我有機會體會大城市的優勢。 大城市活動內容多,永遠不boring。白天有各種名目繁多的博物館、公園、名勝、曆史古跡或遺址,晚上又有各種夜生活,如音樂會、歌舞劇、酒吧等,白天和夜間餐館的選擇也不是小地方可比的,特別是紐約,可以吃到地道的全世界的食品。那年紐約市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5-25 14:48:09)
我的博文是同時發在海外的文學城和國內的新浪。文學城的博什麽都能寫。新浪的則不能觸動敏感話題。今天這篇將隻發在文學城。去年的6.4,我在新浪裏說“又到了這個日子。心上從未愈合的傷口又再次被撕裂!”隻能說到這個地步。今年,我難道必須再重複一樣的話?要重複到什麽時候?再要多久我們才能在新浪說我們要說的話?!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人的一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剛來美國時著實對紐約一棟棟居民小樓附帶的消防梯大大讚歎了一番。就看我們租住的房子吧,窗口外麵就是露天的消防梯平台,把窗子一開就可逃生了。這是我有生第一次知道居家也要有一條消防逃生道。我沒想到的是,數年後的一天,我居然真的從消防梯逃了一次火災。 高樓大廈沒有露天的消防梯,而是設在樓內。通往消防梯的門是防火的,特厚重,牆也要符合消防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4-05-24 07:11:24)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中國家庭。說的是媽媽告訴女兒她隻提供哈佛的學費。任何別的大學,必須學費自理。 那是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子。老天弄人,居然一個藤校也沒進,以一般“公認”的標準,被錄取的“最好”的學校就是RiceUniversity了。考慮到要學費自理,最後去了一所州立大學,因為有部分獎學金。現在已大學畢業,一切都不錯。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4-05-18 17:28:37)
幾年前的一天,我在新澤西的一家中國店買東西,一位聽口音是來自台灣的顧客拿著包龍口粉絲請我給看看產地是台灣還是大陸,說她的大陸朋友告訴她不能買任何大陸食品,但印刷的字太小她看不清。她說得頗帶歉意。我對她說我完全理解,並告知我也不買大陸出產的食品。 真的是一個非常無奈的選擇,也是一個頗遭非議的選擇。客氣的說“唉呀,沒到這個地步啦。&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51]
[52]
[53]
[54]
[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