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5-12-16 17:13:55)
作者:林天宏 從陳秉安家位於14樓的陽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橋。這座由深港兩地合作興建、於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橋,是連接深圳與香港的重要通道,在大多數時間裏,橋上車流滾滾,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橋背後,卻有著一段幾乎被人遺忘的慘痛曆史——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有將近100萬名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12-04 17:07:22)
前些日子讀到一文說中國現在糖尿病得病率高得離譜,原因是三年饑荒前後出生的現在開始進入糖尿病發病期,而這一代因出生和幼年期缺乏營養,基因有變化(適應環境的需要),在中年之後營養突然又豐富起來,已經是“節儉基因”的身體不適應,就出現了糖尿病。具體的內容可以見本文最後的鏈接。 然後我就想到現在的霧霾。也有研究證明霧霾對孩子的影響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2-01 15:08:33)
我們這一代在國內走上社會時,鐵飯碗還是大量存在的,甚至可以說那時候鐵飯碗還是既定事實,沒有不鐵的飯碗。鐵飯碗在中國是不是徹底消失了,或是什麽時候徹底消失的,我不清楚,因為我來了美國。但間接的還是了解到,鐵飯碗的丟失,對人們的思想、心靈是有衝擊作用的。聽說沒有了鐵飯碗,人的行為一夜之間就變了!就是說,你怎樣的關懷教育,怎樣的苦口婆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11-29 04:49:34)
我大舅是資深教育工作者,看人,看問題有其獨到之處。70年代中,大舅母到上海治病,長期居住青島的大舅、大舅母一起在我們家住了幾個月。大舅對上海、上海人的看法,評價,很有意思。 大舅在上海買菜,做飯,別的都沒問題,唯一搞不懂的一、二,都和魚有關了。 第一次買魚,看見所有人都把買來的魚送到菜場邊上的刮魚攤,讓攤主刨鱗去腸,他也排隊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租房時水費都是房東負責,所以直到買房我們對水費是沒有概念的。買房後,老公對我說,美國用水不要錢。 當然這是玩笑話,他的意思是便宜得就像不要錢。我們是一季度付一次水費,每次賬單永遠是5刀。就這樣過了好多年,直到那次我們水表到期全部換新的。 換了水表不久,那天我在家上班,接到供水公司的一個電話。原來我們的舊水表壞了,多少年的讀數都是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1980年7月,我去紫陽同誌處報到,開始擔任他的秘書。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79年這一年,有些像是改革開放的序幕,1980年則是正劇上演。當年2月召開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紫陽同誌亦當選政治局常委,不久被任命為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從四川調入北京,9月任總理;萬裏也從安徽回到北京,任國務院副總理,後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總裁成功論壇根據法學教授陳忠林的研究,從1999-2003年最高檢察院與最高法院報告等相關數據得出,中國普通民眾犯罪率為1/400;國家機關人員犯罪率為1/200;司法機關人員犯罪率為1.5/100。合理的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銀行的標準是5:1,聯合國製定的標準是3:1,現實中,美國是3:1,日本是4:1,發達國家最高的是悉尼8.5:1,紐約7.9:1,倫敦6.9:1,首爾7.7:1,東京7[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個係列故事講完後,認認真真的把我最感慨的,最想說的,寫在了“重磅”的後記裏,把原本每篇最後的“(未完待續)”在後記裏改成“(完)”,長舒一口氣。我以為就此結束了。 沒想到,一個後記,反倒比前麵的故事引來徐家姐妹更多的,更有實質內容的反饋。我覺得很有必要把這故事後麵的思考一起交待給跟讀的網友,就把以“(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寫這個係列最主要的動力是記錄一個家庭比較特別的文革經曆,因為我相信小勤的棄工務農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同時也因為這個家庭在那些年的經曆比較反映時代的特征。 這個係列到此就完成了。最後做一些說明,同時想談談我個人的思考和感言。 首先,我非常感慨徐家姐妹的大度。她們跟讀了這個係列,沒有一個人提出過任何要求,回饋的也全是正能量,包括在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和潘阿姨接觸不多,本不打算專門寫潘阿姨了,因為不想硬“擠牙膏”,為寫而寫。但想了想,覺得還是有必要,那就有多少寫多少吧,反正不需要“湊”字數。 潘阿姨也是個老幹部,我搞不清是什麽級別的,往俗裏說,與徐伯伯比一定是“遜色”了。而在家裏,潘阿姨無非就是個老媽子的角色。有保姆時,她基本上隻需動嘴;沒保姆時,她也是必須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