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70年代大舅眼裏的上海

(2015-11-29 04:49:34) 下一個

我大舅是資深教育工作者,看人,看問題有其獨到之處。70年代中,大舅母到上海治病,長期居住青島的大舅、大舅母一起在我們家住了幾個月。大舅對上海、上海人的看法,評價,很有意思。

 

大舅在上海買菜,做飯,別的都沒問題,唯一搞不懂的一、二,都和魚有關了。

第一次買魚,看見所有人都把買來的魚送到菜場邊上的刮魚攤,讓攤主刨鱗去腸,他也排隊把自己的魚遞了上去。然後他發現沒有人付錢。他好生奇怪,怎麽回事啊?有樣學樣,大舅也拿著清潔好的魚,一分錢不付回家了。那天吃飯時,大舅是魚和問題一起上桌的。得知刮魚人是靠賣刮魚的下腳賺錢時,大舅對這一概念大大地感慨了一番。上海就是上海,有不同於一般的經營理念和方式!我現在猜,可能收費的話就成了個體戶,是資本主義的尾巴了,在那個時候是不允許的,所以這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又一次,大舅做了煎帶魚。那個鹹啊,沒法吃!原來大舅買的是鹹帶魚,他在上麵又抹了一次鹽!這是大舅平生第一次知道世界上還有生的鹹帶魚賣。後來隻能勉強當鹹菜吃 : )

 

大舅喜歡到處走,到處看,是個充滿了好奇心的老小孩。來了不久他就把上海摸熟了。那時候,晚餐時間經常聽大舅講他的上海見聞。一天,他興奮地告訴我們,今天在南京路上跟著一個上海人走了有一兩個小時,不為別的,就想看看那人都買些什麽。那人在每一家店買一點零食,都不多,一兩毛錢左右的,一邊走一邊吃,總共消費了一元左右,卻是分別在四、五家店買的。到了吃飯的時候,大舅去了家點心店。上海顧客都是買二兩、三兩的,唯獨大舅要了半斤。邊上一個上海小夥子不吱聲,看著大舅吃完了,拍著自己肚子對大舅說:“老伯伯,你好大肚皮啊!”大舅也笑了:“我們北方人就是這樣,要麽不吃,要吃就吃個飽,不像你們上海人,一次一點點。”

是啊,我小時候吃冰激淩都是一次吃一個“簡磚”的量。(老上海才懂哦!)如果是中磚,我一般是買半塊的。那次大舅看見門口小店進了以前沒看見過的巧克力中磚(那年真的是自文革後第一次推出),立刻就買了好幾塊,讓我一口氣吃了一整塊中磚!後來在這批貨售完之前,大舅又好幾次“請客”我一人份中磚,過癮啊!(別聲張啊,我媽媽可不喜歡我大量吃冰激淩,因為我會把冰激淩當飯吃 : ))

又一天,大舅回家後特別感慨,說今天走在路上,後麵一個小夥子趕上來特意關照他鞋帶鬆開了,提醒他係好,說不小心自己踩了會摔跤的。大舅說在別的城市從來沒遇見過這樣的事,他言下之意是這是上海特有的文化。

另一件讓大舅感慨的事情是下雨天在公交站等車的人,不管認識不認識會主動合用雨傘。在大舅看來,這是上海的“專利”。(70年代的上海真的是這樣的。不知道這優良傳統是不是還保持著?)

是滴,上海其實是個有著濃濃人情味的城市,而大舅是真正發現並欣賞上海人情味的“外地人”!說到底,這是當時國內少見的一種文明。

 

經常聽見外地人抱怨被上海人欺負或責怪,歸咎於不會講上海話。大舅當然不會講上海話,但他從來沒為此煩惱或抱怨過,嗯,除了上海話裏的那個2字。

想來大舅是蠻聰明的,沒聽說他遇見什麽麻煩,就在上海自如地買東西了。然後有一天,大舅回來後大大的發了通牢騷,為了那個2。那天不知買什麽東西,價錢有個22的零頭,營業員說要付個什麽什麽“捏泥”。大舅沒聽懂這個“泥”,想想似乎和1最接近,就當21分付款了。結果營業員罵人了!

大舅說,上海話的這個2也太搞人了。我已經學會了2字可以是“兩”,也可以是“捏”,怎麽還有個“泥”呢?一個字要發三個音!我大舅可是全國特級中學語文教師,上海人用個2字把大學問家難倒了,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於是我給大舅仔細講解了所有的2的用法。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這2裏麵學問可真不少呢。222是“兩伯捏泥”,那是不是所有情況都是百位數念兩,十位數念捏,然後個位數念泥呢?否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見機行事”滴!比方說,22元是“捏泥塊”,可是1.22元,可以說成“1塊捏泥”,也可以說成“1塊兩果兩”,這裏人家不捏泥了,全部是兩了。還好啦,大舅隻需要會聽,不必決定何時用什麽發音。管它在那個位置,隻要是兩、捏、泥,就全部是2!就挨了這一次罵,從此以後,大舅出門天下無難題了!

其實,外地人看上海有新奇之處,上海人看外地也是一樣滴。記得去安徽插隊的隔壁鄰居小紅就告訴我,安徽老鄉說上海人真傻啊,花那麽多錢來“看石頭”!我也花錢去黃山看過石頭,屬於傻子之一 : )  還有,我和哥哥多次去青島過暑假,也是很有趣的經曆,等有空了來個“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更多博文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看看我們都帶些什麽!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青島人生活簡單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表哥、表姐們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島 – 吃的特殊記憶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係列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 – 開篇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 – 後記
我家隔壁有點傳奇色彩的鄰居(續) – 來自徐家姐妹的反饋

育兒篇係列
與女兒談戀愛、婚姻、生活
飛吧,孩子!
談海外華人到底該不該逼孩子學琴和中文
到底該不該推娃—老調新談

美國點滴係列
五角大樓文件事件真相(3)-- 美國媒體在最高法院鬥智鬥勇
我在美國占便宜的事 (一)戇人有戇福
美國點滴(七)也談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國點滴(二)紐約地鐵與上海地鐵之比較
在美國,保健品和藥品的關鍵區別是什麽?
美國黑人和白人對不公待遇的不同應對方式

美國教育係列
美國專家對聰明孩子與天才孩子的比較
美國高三學生的生活
這位爬藤女孩的笑容原來是可以這麽美的

我的文章係列
鮮為人知的癌症新說 – 正確解讀統計數據
如果當初嫁給他?
70年代大舅眼裏的上海
有這樣兩種中國人
什麽是民主,我們真懂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沉魚' 的評論 :

就是這麽個意思。謝謝留言!常來!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DIEMI' 的評論 :

哦,紫雪糕!那可是我的最愛!是21分還是22分?還有就是1毛8的,盒裝的,上麵帶個小木勺,好像那個是叫冰激淩了,我覺得味道比冰磚好吃,但很少有貨。小時候大冰磚都是和哥哥分的。工作後,我沒胃口吃飯了就買個大冰磚當飯吃,反正媽媽看不見,但那些老大姐同事喜歡管閑事,老是批評我 : (
歡迎常來啊!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亦中' 的評論 :

是。也可以用個手絹包著。歡迎常來!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波城冬日' 的評論 :

謝謝!還是你厲害,寫小說呢!我是忘塵莫及啊!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gh' 的評論 :

把咬字念成熬絕對是不正宗的發音哦。請繼續努力 :)
謝謝留言!常來!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上海話的22是廿二這樣子的說法吧,我不是上海人,但在上海的四年,我覺得這個發音對我來說很自然,古語裏二十就是廿。不是二。當是兩角的時候,又變回是二而已。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又是一個好故事!
亦中 回複 悄悄話 簡磚一角九分,要用幹毛巾裹好,拿回家去。
HUDIEMI 回複 悄悄話 大冰磚是長的像磚頭一樣的,方的冰磚斜切一刀半塊半塊賣,長冰磚就隻能橫的切兩刀一分三,那個就沒準了,當年一人吃一塊長的冰磚的幾乎沒有,要有就是絕對大戶了。當年還有簡裝冰磚賣,就是更難買的到,還有白熊冰磚,那可是高級貨,像熊貓一樣稀少,有種紫雪糕,也是珍稀動物,有時要憑醫院三十九度發燒的病例卡才能插隊去買。哎,往事如煙啊
cgh 回複 悄悄話 我在上海,呆了幾年,上海話也學了差不多了,就是有幾個子咬不準,比方這個咬字,我念熬,老上海一聽,就知道我是蘇北人,上海人念咬字普通話都找不到這個音。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DIEMI' 的評論 :

我也買過無數次大冰磚,沒發現有那麽複雜啊?也許是我沒那麽在乎?
謝謝留言!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橫塘雨眠' 的評論 :

真的不知道是自己口味變了還是東西的味道變了 : )
HUDIEMI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哈,當年冰磚是切了賣的,特別是大冰磚要一切三份,為了這三塊冰磚的大小搞死多少上海人的腦細胞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寫得有趣。聽了也說了幾十年的吳方言,還真沒發現222的奧妙之處。
上海的光明牌冰磚是記憶中的美味之一。可惜現在的質地和味道都不如從前了。
七色花瓣 回複 悄悄話 222,同樣的數字,上海話有三個不同發音,很有趣。
ilovefriday 回複 悄悄話 好玩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