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博文
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的交替之際,我十二歲,輟學在家呆了一段時間。為什麽輟學?說起來見笑。原因起自不知道人麽人頭腦發熱,辦起了全鄉統一的寄宿製小學。全鄉的孩子統統集中到鄉政府所在地上學,吃喝拉撒宿全部在學校,吃食堂,寄宿在農家大院,滾稻草地鋪,一個老師往往要管理幾十個學生,其混亂可想而知。這樣的學校辦了沒幾個月就散夥了,而原來的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一直以來,有關那場帶來大饑餓的三年自然災害的話題經常見諸於有關書籍和報刊。在這些文章裏,常見的話題是浮誇,蠻幹,虛報產量迎合上級,畝產上萬斤等等;官方的定調是七分天災三分人禍,是某些人頭腦發熱的結果等等。這些話不知被重複了多少遍,不說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起碼人們在談論這一話題時,上述的觀點總是被人掛在嘴上,似乎浮誇,蠻幹,天災人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我寫鳳仙源自於對母親的思念。2004至2005年我在寫一部曆史題材的小說,苦於對當時的曆史環境不熟悉,常常中途輟筆去查找資料。為了不耽誤時日,於是就萌生了在繼續寫曆史題材的小說的同時,再寫一部我熟悉的題材的想法,因此,《柳鳳仙》便誕生了。寫好之後擱置了一年多,2007年重新修改一遍,做為網絡小說首先在新浪發表。我的母親去世已經十年,這十年時間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日出日落,盈虧交替,時而微風和煦,時而風雨如晦。劉雲誌想方設法接近了李長媛,據劉雲誌說李長媛是他的表姑,他本人是李先生遠房姨姐的孫子,因此他看見李長媛就一口一聲的表姑,喊得李長媛笑臉常開。劉雲誌成功地說服了李長媛購買繡花廠,一時間,這事成了西州的特大新聞,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人們對此褒貶不一。讚譽者都是原繡花廠的退休工人,因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傅麗不再風光。新廠長沒有像蘇宛霞那樣器重她,她再也拿不到超出工資數倍的獎金。為此,她工作也不賣力,又加上幾次延期交貨和質量問題,省外貿的訂單變得時斷時續。甄輝絳不知道蘇宛霞暗地裏對傅麗的獎勵,隻是一味地批評傅麗工作失職,傅麗也反唇相譏,“那麽好的客戶丟了,難道也是我的原因嗎?”許科長曾經提醒過甄輝絳,要考慮傅麗的收入,可以適當地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管理整頓中新換上的十一個帶班長中,有七人是七九年進廠的那一批高中生,和那些以父母退休為代價頂替父母的和走後門進來的人不一樣,他們都是通過勞動局招工考試進入繡花廠的,她們共同的特點是文化水平高、上進心強。在這七個帶班長中,有一個名叫羅翠花的人最受鳳仙喜愛,因她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氣質。她剛進廠時,第一次技術考核,在六十個學員中倒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平民百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其中以居住環境差、子女就業難最為突出,大集體企業尤甚,繡花廠的老工人們也不例外。他們有的人家七八口人擠在一起,進屋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房屋又破又黑,連個窗戶都沒有,大白天在屋裏都不能看書。這樣的家庭,他們的孩子讀到初中畢業的都少,大都小學畢業後就在家遊蕩,成為無業青年,孩子沒事做,大人自然急,不能掙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鳳仙在縫製車間得心應手之後不久,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蘇宛霞告訴她:這個星期天到她家去玩一天,她要犒勞她們母子。鳳仙連一句客氣話都沒說就答應下來,在她看來,這頓飯吃得理所當然,私人關係是師姐,公家關係是廠長,不吃她的吃誰的?她最看不起那些拎著東西往領導家裏踮的人,巴結領導隻能說明這個人有所企圖,而這企圖肯定不是光明正大。星期天上午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繡花廠忙得熱火朝天,經濟效益自然十分可觀,屢受政府的表揚。作為繡花廠的廠長,蘇宛霞鴻運高照,一下子由大集體身份轉為國家正式幹部,級別也定為行政二十一級,這在輕工係統大集體身份的人中可是絕無僅有的事。當然,她公公的社會地位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況且還有一個在官場上路路通的婆婆為她鳴鑼開道。胡鴻英由於繡花廠工作出色,被提拔為輕工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九八一年九月初,雨青上了西州城最好的小學校。勝利路小學在地委大院和縣委大院之間地段,地委大院和縣委大院的孩子都在這兒上學,因此,地縣二級政府都往這個小學投錢,據說,這個學校得到的經費是全城其他小學得到的經費的總和。繡花廠離這個學校近,繡花廠的孩子大部分都在這所小學讀書,工人們揶揄自己說,這是小禿跟著月亮走——沾光。上學的那天,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