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一封近半個世紀之前的信說明,需要說明的是,這封信轉載自德方的博客。此類以博客形式出現的曆史資料對於從那個曆史階段走過來的人可能產生共情。沒有那段經曆的人,可能屬於天方夜譚般的東西,或許還有更多的不理解。而對於曆史,卻是一種真實。以下是德方博客轉載說明:在內蒙插隊的時候,吳力工被抽去當會計。與她搭檔的知青出納,先後上了大學。於是傳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8-13 06:36:56)

草原詩人——邢奇 2023年8月13日 邢奇,2011年因病去世。 邢奇在錫林郭勒盟草原插隊知青中也算是一位傳奇人物,被稱之為草原詩人。曾經出版過兩本小冊子——《華年》和《老知青聊齋》。 1997年暑假帶女兒回國,沒想到邢奇居然住在我家對麵的小區。去他家串門,得知詩集《華年》已經在工廠印刷,隻是還沒有公開發行。離我返歐時間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黎京的知青靈魂和《蒼白的杭蓋》黎京的知青靈魂和《蒼白的杭蓋》簡楊黎京的經曆幾乎是一代人的經曆。從他出生起,中國就一直處在連續不斷的政治動蕩中。先是中蘇友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整風反右,然後是大躍進,中蘇之間的蜜月結束,再後是文革,上山下鄉,林彪事件,四五事件,知青返城……由於特殊的家庭背景,每一次的政治運動,在黎京那裏都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8-03 13:25:47)

“匹格”
吳力工
城裏人家求解悶消閑養條狗,苦於沒條件;鄉下農戶為看家護院養條狗,似乎也有無兩可。惟獨草原上的牧民,不論窮富,哪個包都要養狗,且絕不止一條。
其實,草原上民風淳樸,養狗主要並非為防盜。狗在牧民眼中非同小可,被視為左膀右臂,這是因為下夜人全靠它們做耳目和出擊手了。誰家若沒有幾條像樣的狗,便會在惡狼的襲擊下束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咬文嚼字》----被誤解的文史常識 2012.11.24 黎京 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本期刊,讀過前幾期,那是一年回國姐姐推薦給我的看的,還買了最初幾期的合刊,每年一部。認真閱讀後嚇了一大跳。原來很多方麵都因我的無知,在寫文字時並不明白詞義而濫用了,自己也覺得羞愧。
很不解的是,也許是某些人是想使自己文章語言生動,把原來的詞義借用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7-30 03:48:04)
學毛著心得筆記作者:黎京學毛著心得筆記自打開始上學,接觸學問始,老師就不斷地灌輸給我們以整套的被前人肯定了的知識。記得很小的時候課文裏有一段關於八股的話。那是毛澤東同誌寫給黨員們看的一篇文字《反黨八股》。開篇很簡潔的寫道:一個人寫黨八股,如果隻給自己看,那倒還不要緊。如果送給第二個人看,人數多了一倍,已屬害人不淺。如果還要貼在牆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追憶往事——由《落荒》所引發的思考
2001年初,我收到姐姐從國內寄來的一套叢書——中國知青民間備忘文本。共六本。其中《落荒》和《羊油燈》的作者我認識。而裏麵所記述的人物和事情有很多是我知道的。即便是知道和認識,其實也是很浮淺的,更沒有把那些看似零散的事情聯係起來。直到看完了這兩本書,才真的明白了,明白了什麽是文化大革命,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簡楊:誰的青春布滿傷痕發表於2006年03月23日由CND《華夏文摘》編輯插幾句話簡楊這篇關於長篇小說《落荒》的評論涉及到作者野蓮,而野蓮則是曾經在滿都寶力格牧場插隊的知青。我雖然也是滿都寶力格牧場插隊知青,也是1967年11月一同來到牧場的,但是我並不認識野蓮。直到2007年7月幾位知青一同重返牧場才算是第一次有了直接接觸。在見到野蓮之前就聽說過很多關於她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7-24 02:22:42)

我的草原母親我這張的老額吉的照片,是姐姐回草原時照下來的,也是我留下的唯一一張額吉的照片。要不是姐姐重返草原時又見到了她老人家,並且幫我給老人照了這張相片,我也隻能在回想草原時,在想起了草原上我的那個家時,在記憶裏,在腦海裏回憶他們的影子。我是1967年11月離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知青馬群——內蒙古大草原的青春記憶 老知青家園2023-02-21 王誌民 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曆,現在回想這些往事仍曆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故事發生在北京的正北方1000公裏遠的一個叫做“滿都胡寶拉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下鄉插隊的地方…… 目錄 1.我們放牧的是知青馬群 2.下馬夜 3.我的“杆子馬” 4.從狼嘴中救下小馬駒 5.冬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