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納百川

人生苦難多多,堅守樂觀天性
博文
(2009-01-26 12:39:58)
閱讀 ()評論 (0)
(2009-01-26 12:23:19)

狼愛上羊下載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1-25 12:00:51)
寒塘畔我是乘晚車從韋爾施回家來的。那時我在納沙泰爾州工作,可總覺得圖爾高州那個我出生的村子才是我的家。那年我二十歲。不知什麽地方出了事故,我記不清了,好像是著火了。反正晚點半小時後進站的不是從日內瓦開來的快車,而是一列所掛車廂並不多的列車。半路它總是在站外臨時停車,我們乘客不久就開始互相攀談起來,並打開了車窗。正值暑假,窗外飄來草料味。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1-21 11:00:46)

法蘭西畫家喬得龍的水墨風情:北京胡同
法蘭西畫家喬得龍在北京生活了六年,用中國的水墨筆法記錄了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及北京的古老寺廟,為了生存,他邊畫邊賣,但他現在很後悔,因為很多他畫中的四合院,隨著新建築的出現,已經不複存在.但他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和畫筆記錄了老北京胡同過去的曆史,以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北京老胡同的美麗風情.
積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執子之手,至死不休埃利耶特·馮·卡拉揚自傳《生活在他身旁》簡介1989年7月16日世界著名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逝世後,媒體曾報道其遺孀埃利耶特·馮·卡拉揚在丈夫咽氣後還緊緊握著他的手達8小時之久,下葬後的一段時間她每天去丈夫的墓地親手獻上鮮花。人們不難想象這該是怎樣一段美好的姻緣啊!今年4月5日是卡拉揚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世界各地紛紛舉行音樂演出以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背對世界】(德)埃·海登萊希

1962年春,弗蘭齊斯卡中學畢業後離開父母家到慕尼黑去上大學,那時十九歲的她依然是個處女。這在當時並沒有什麽特別的,那年代人們在性關係方麵比如今要拘謹得多。在德國執政的仍舊是阿登納,1968年[1]還遠遠沒到,母親們一般而言要守身如玉到新婚之夜,她們自然也教育自己的女兒要這樣做。人們期待年輕男子積累性經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9-01-05 05:29:37)
閱讀 ()評論 (1)
(2009-01-04 03:39:25)
一位奇女子的奇書
——郭小櫓作品在海外
認識郭小櫓是在2006年4月,當時德國慕尼黑瑪麗亞廣場附近一家曆史悠久的書店(創建於1698年)為她舉行作品朗誦會。那時我還沒有讀過她任何一本書,甚至沒聽說過她的名字。這不是因為她知名度不夠,其實她是個按張愛玲的說法早早就出了名的人。主要是她太年輕,不屬於我平時關注的那輩作家。郭小櫓1973年出生於知識分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種時髦病——欲愛不能評瑞士作家彼得·施達姆的新作《如此一日》人有七情六欲,人人有愛的欲望,個個希望能被自己所愛的人愛。但往往事與願違,在茫茫人海中能遇到自己的那另一半則像中六合彩一樣不易。彼得·施達姆的小說《如此一日》講述了一位四十五歲左右的男子在命運的安排下尋找初戀女友的故事。主人公安德烈亞斯是瑞士人,在巴黎當德語教師。他的初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09-01-01 06:49:09)
我在德國打麻將麻將堪稱中國人的國玩,是有閑階層消磨時光的最佳方式。據說中國人在飽受鴉片的誘惑之後,作為報複曾想把麻將輸出,讓歐美人沾染此習無法自拔,無奈上鉤者不多。在中國時我很少打麻將。一來是沒有那麽多閑工夫,二來是不上癮。差不多一年前認識了幾位愛搓麻的德國人,他們問我會不會打麻將,我驕傲地回答,不會打麻將還能算是地道的中國人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