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納百川

人生苦難多多,堅守樂觀天性
正文

一位奇女子的奇書

(2009-01-04 03:39:25) 下一個
一位奇女子的奇書
——郭小櫓作品在海外


認識郭小櫓是在2006年4月,當時德國慕尼黑瑪麗亞廣場附近一家曆史悠久的書店(創建於1698年)為她舉行作品朗誦會。那時我還沒有讀過她任何一本書,甚至沒聽說過她的名字。這不是因為她知名度不夠,其實她是個按張愛玲的說法早早就出了名的人。主要是她太年輕,不屬於我平時關注的那輩作家。郭小櫓1973年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與祖父母一起生活在漁村“石頭鎮”(石塘鎮)。18歲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她很早就開始了創作:詩歌、劇本、小說、影評。2002年赴英進修,不到6年的時間內,她已憑借小說和電影作品的實力在歐洲文學和影藝界打下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她的新作《中英情人簡明字典》已售出20多種語言的版權。影片《嵌入肉體的城市》、《你的魚今天怎麽樣?》和《冷酷仙境》也在不同電影節得到放映。

那次朗誦的作品是從英文譯成德文的《石頭鎮》(中文版:《我心中的石頭鎮》,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該書曾入圍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六人決選名單。出席朗誦會的郭小櫓很年輕,可以直接用英語回答與會者的提問。她不張揚,卻流露出高度的自信。當時就提到下一本作品《中英情人簡明字典》(A Concic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for Lovers, Chatto & Windus, London 2007)即將問世。

回到家後,我馬上開始閱讀新買的德文版《石頭鎮》。這是出生在浙江的作者的一本帶有自傳成分的小說,回憶童年在家鄉度過的時日,以及後來來到北京的生活。雖然覺得寫得不錯,但還沒有讓我拍案驚奇。印象頗深的是中文的“七七四十九天”被英、德文版譯成了“七千七百四十九天”,深感文學翻譯之難,而出錯則易如反掌。

前不久從德文譯者手中提前拿到了《戀人小詞典》(Kleines Wörterbuch für Liebende, Knaus, München 2008)的樣書,先睹為快後暗暗稱奇。此書是郭小櫓直接用英文創作的, 屬實驗小說,據作者本人講,原定名為《一個失去語言的人》。女主人公莊小喬的父母是溫州人,因辦了個鞋廠而脫貧致富,他們決定讓女兒去英國學習英語。故事開始時,莊(因名字拗口,英國人說起來有困難而被簡化成Z)坐在25000米高空的飛機上飛往倫敦。因語言不通,下飛機後從打的到住旅館,以及第二天吃早餐,麻煩與不適接踵而來。但莊勤奮好學,馬上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把生詞一個個地記下來。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她記下的第一個單詞就是“外國人”。當時她隻有在電影院裏才感到自在,對白雖然也不是句句能聽懂,但借助畫麵總還能明白個大概。正是在電影院她邂逅了自己的英國情人:一位44歲經常鬱悶的雕刻愛好者,因不能以此為生,所以平時開車給別人送貨。此外他還是個雙性戀素食主義者,信仰無政府主義,生活頗有嬉皮士遺風。不久後莊遷入了男友的單身漢住宅,生活在一起後兩種文化的差異處處可見,一些碰撞也屬在所難免。如外出吃飯,莊覺得男友應該替她付帳,男友則倡導AA製。在男友去看望別的朋友時,沒有尊重別人隱私意識的莊在家翻看了男友以前與幾位朋友航海時的日記,男友獲悉後當然暴跳如雷。在性方麵莊則初次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如醉如癡地與男友做愛。後來她在男友的建議下獨自去歐洲的申根國家旅遊,先後遊曆了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威尼斯、塔維拉、法魯和都柏林。途中她自娛過,也與邂逅相遇的一位男子發生過性關係,甚至懷了孕。回到英國,當她告訴男友自己要去做人流時,男友一不問怎麽懷了孕,二不問孩子是不是他的,他僅僅把莊擁入懷中,緊緊地摟著她。語言班結束,他們沒有為讓莊能留下來而結婚,而是莊在小說結尾處又回到了北京。

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為一年。每章篇首都抄錄著字典中的一個單詞及其解釋,往往是莊在生活中新學到的詞匯。書的前幾章用的是所謂Chinglish (洋徑賓/中式英文)寫的,也就是沒有動詞變位、時態、冠詞等一應語法現象,隻是把中文想表達的意思用英語單詞拚湊在一起。因德文與英文同源,所以這種蹩腳的英文還能翻譯成蹩腳的德文,當然譯者也是費了很大功夫的。當我把這本書給一位德國熟人看時,他的評語竟然是:這個譯者不是德國人,我們德國人不這麽說話。我費了好大勁才給他解釋明白:譯者是德國人,而且德文很不錯,否則也不能為出版社翻譯文學作品。自己初讀開篇時也捏了一把汗,怕讀完後自己的德文大滑坡。還好隨著情節的進展,莊的英語頗有提高。我當時就想這本書從內容上講特別值得譯成中文,特別是想出國的年輕女郎都應該先讀一讀這本書,然後再去闖世界。但這種錯誤百出的英文翻成中文怎麽表達呢?可中國人的智商就是高,台灣的大塊文化出版社已經捷足先登,推出了此書的繁體中文版(《戀人版中英辭典》,2008),而且是中英對照,這樣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喜歡郭小櫓的這部新作是因為覺得它有深度,作者對生活和語言均進行了哲學意義上的思考。郭小櫓在答記者問時稱自己的生活狀況是“生活在別處”,並且強調“一個敏感和勇敢的人生活在多種時空”。她正是這樣的人,我祝願她寫出更多的優秀作品,推動中國圖書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