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我貼出了一篇題為“羅素如何構造時間的定義”的文章,其中介紹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現代數理邏輯創始人之一著名的集合論與悖論大師波特蘭羅素用純數學集合來構造時間定義的嚐試。在該文所引用的羅素的原文的兩個地方,羅素明確表示了對於他的構造中關於時間的緊致性(即無限可分性)的處理讓心裏感到別扭。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哲學大師並沒有意識到[
閱讀全文]
在一個多月前我寫了一篇題為“哲學與數據:區別人與機器人的智能標記”的文章,其中提到哲學從原則上來說是唯一不可能由機器人來代替的領域。由於藝術與哲學是除宗教之外人類文明中最基本的兩大類(粗略地說,數學,科學,文學都可看作它們的子類或組合),我們這裏再來看一下哲學和藝術與機器人的關係。
我在“哲學與數據:區別人與機器人的智能標[
閱讀全文]
俗話說,“凡走過必留痕跡,”即便自己忘了,別人可能還記著,在信息時代更是如此。大約5,6年前,有一陣子我經常收到要我給有關計算經濟學尤其是離散因子模擬(discrete
agentsimulation)計算經濟學的雜誌與會議投稿的電子郵件,我反複回函說明我不在那個圈子裏麵,但仍然不斷收到相關的約稿電郵。後來我突然想起,在十多年前,當離散因子模擬計算經濟體係還[
閱讀全文]
存在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的基本,每個人之所以能做任何事情,是因為他存在著。但是,“什麽是存在”卻又是一個人們在過去幾千年裏都沒有弄清因而爭論不休的哲學難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狀況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麵的因素:1)存在本身的複雜性;2)人類語言的局限性及曆史的選擇。西語裏直接與存在有關的主要是兩個詞匯:存有(being)和存在(existence)極[
閱讀全文]
當一個人看到一個紅蘋果,他拿來洗幹淨,幾口吃下肚,把殘餘丟掉。在這麽一個過程中,先是紅蘋果反射的光線進入他的視網膜,視覺神經係統在他的腦部呈現一個紅蘋果的形象,然後當他用手拿起那個蘋果時,他的皮膚及肌肉和相關的神經將蘋果的表麵質地及重量信息傳遞到他的腦部,當他啃咬咀嚼蘋果時,他口腔內的神經末端進一步將蘋果的味道和其它一些相關信息傳[
閱讀全文]
人類文明的發展常常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發生一些不起眼的變化,然後某一天當人們回過頭來看所發生的一切時才發現那不起眼的變化中所蘊含的了不起的意義。當我們回顧過去一個世紀裏人類文明的翻天覆地之變化時,你會說量子科學,會說生化製藥和醫學,會說航太科學,會說信息科學和材料科學,等等等等,但幾乎沒有什麽人會去提到一個不起眼的學科,叫做動物心[
閱讀全文]
先聲明一下這不是講述笑話,而是講述一種不是幽默但從特定的角度你可以把它當作笑話的現象,如果有讀者認為被本文的題目誤導了,那麽非常抱歉。實在不是為了要搞標題黨遊戲,而是因為聯係現實,讓我覺得本文所描述的現象非常可笑。但如果用“可笑”二字的話,又會有對哲學家們大不敬的罪過,所以不如把它看成是哲學家們的一種幽默。許多年來,黑格爾一直[
閱讀全文]
人類的知識來源於經驗,但在人類的經驗知識體係中有一類知識卻被認為是超乎一般經驗的法則,那就是邏輯。比如說,你不能說一輛紅色的汽車在你眼前的同時又不在你眼前,因為這樣的語句是自相矛盾的。當然,你可以認為人們的這種判斷邏輯上自相矛盾的能力本身也是經驗所致,是因為從未有人經曆過有什麽東西既在眼前又不在眼前的狀況。但人們能夠從完全沒有經曆[
閱讀全文]
設擺宴席,是為喜笑。
酒能使人快活,
錢能叫萬事應心。
---傳道書10:19聖經和合本中文版
Afeastismadeforlaughter,
andwinemakeslifemerry,
butmoneyistheanswerforeverything
---Ecclesiastes10:19NIVBible
讀聖經我更喜歡讀英譯版的。上麵這段聖經的英文版讀起來能夠得到中文版裏得不到的意思,關鍵在於那個“but”,譯成中文也就是“但是”二字,在那裏這兩個字突[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