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4-07-09 09:18:58)
戴榕菁踏板效應說的是擠車的人在沒有擠上車之前總是希望車子不要馬上關門,這樣的話自己可以擠上這班車,而一旦擠上車之後就希望車子馬上關門開走。這一概念應該是中國人對人類社會心理學的重要貢獻,反正我沒有找到相對應的英文表達,連AI都給不出合適的英文翻譯。自2019年的美國UFO大覺醒之後,2023年又迎來了一個新高潮。在這次高潮中表現突出的是幾位中生代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7-02 18:37:52)
戴榕菁 詭辯和洗腦是非常負麵的兩個詞匯。盡管詭辯是用來洗腦的一個重要的手段,但(奇怪地)人們很少將這兩件事連在一起。 被用於洗腦的比較典型的一類詭辯就是以肯定的口氣把並不能確定為事實的內容作為確定的事實或已知的結論講出來,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再展開其它的討論。當然,考慮到人類整體認知能力的有限,生活中被當作正確的前提不一定是完全確定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6-28 07:42:49)
戴榕菁 過去這一陣我們開始陸續聽到一些公司要將家用人形機器人推向市場的消息,據說很多(富有的)民眾還迫不及待地期盼著能盡早買的一部家用人形機器人。很顯然,那些熱心於購買家用人形機器人的潛在消費者們所期待的不會是僅限於給自己添置一個新鮮玩具,而更多地是帶有對於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所擁有的潛力的憧憬。然而,正如過去一個多世紀裏我們在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戴榕菁 自從我在中文博客裏指出【[1]】北航的TonyYuan對他的MOND(ModifiedNewtonianDynamics)模型的推導其實是一種假說,因而他隻需直接用那個結果而完全沒有必要進行那個推導之後,我幾乎是隔三岔五地就收到academia.edu的Email說TonyYuan又更新了他的相關文章。我點進他們給的鏈接後,左看右看,除了上次提到的TonyYuan在這幾年中曾經將對應著GR的進動計算數據改注為對應著NASA實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6-16 18:53:41)
戴榕菁1.序曲我在本博客曾多次提到過的那位YouTuberdialect幾天前在一個新視頻【[1]】裏試圖對狹義相對論的動尺縮短的錯誤進行了一種別出心裁的粉飾。他在那個23分鍾長的視頻裏花了不到30秒的時間(6:07到6:35)快速回顧了前一個視頻中的羞答答的對於洛倫茲變換不具物理真實性的表白之後,話鋒一轉說狹義相對論裏聲稱的動尺縮短並非象洛倫茲變換那樣僅僅是數學處理,而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戴榕菁 今年3月7日我收到英國的CambridgeScholars的Alison的email邀請我給他們投稿我寫的書,他們幫我免費出版。我上網查了一下,他們是正規的出版社。當時我正好打算將我的WhenPhilosophyIsDisparaged的2023版整理擴充為2024版。於是我按照Alison寄來的她們出版社的格式寫了一個Proposal並於3月14日將Proposal寄給了Alison。3月15日她回信提出兩點要求:1)要我的簡曆;2)要我書的兩個章節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6-04 08:14:38)

戴榕菁 前不久academia.edu的那位Didier在一次私信中提到了引力透鏡的議題,讓我想起了2022年底我在剛推翻狹義相對論時對廣義相對論的討論(【[1]】,【[2]】,【[3]】,【[4]】,【[5]】,【[6]】)。對了,又是那位Didier。或許有人會以為他是一位高人。其實不是,他自己承認他的數學不行,而他的哲學顯然更不行,隻不過他對過去的一些實驗比較熟悉,而且與academia.edu的很多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戴榕菁 人生中有些人即便是他非常不喜歡你甚至對你具有敵意,但仍然注定了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的幫助。Academia.edu有一位名叫GMJackson的人,2022年貼出一篇題為“ASolutiontotheContinuumHypothesis”的文章聲稱他找到證明ContinuumHypothesis的方法了。我看了之後馬上看出康托的那個被列為希爾伯特23個公開問題的第一個問題所謂的ContinuumHypothesis是一個有著致命的邏輯(哲學)錯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戴榕菁幾周前我貼出了“給ElonMusk提一個建議”及其英文版本後,在academia.edu的討論頁上有一個評論說這是非常技術性的問題。其實那是對該文的誤解。我給ElonMusk的那個建議基本上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通篇都是對於他公開宣布的火星計劃的戰略方針的哲學評論,隻不過因為過去兩百來年人類的哲學已經被摧殘的不成樣子,世界各地的知識分子基本已經喪失了對於哲學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戴榕菁 前文“你真能相信他們的實驗??”【[1]】向世人揭示了一幅令人極為困惑的圖案:被譽為人類文明象牙塔中的尖端物理學家們居然可以集體得出邏輯上不可能的結果:他們用不受控的高度離散的μ子壽命的數據和高度離散的μ子速度的數據的統計平均得出結論說,這兩個統計平均值非常貼切地符合那個高度非線性的洛倫茲因子公式。在該文列出的1977年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