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這一篇的題目雖然叫《齊桓公三會諸侯》,但主要說的是齊國如何幫助鄭國被廢的鄭厲公複位、鄭厲公複位之後跟齊國結盟的故事。齊桓公之所以要幫助鄭厲公複位,是由於當時諸侯國中有力量跟齊國抗衡、同時敢不買齊國的賬的國家就是楚國,以前已經說過,鄭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處在齊國、楚國之間,是這兩大諸侯必爭的對象。鄭厲公複位之前在位的是由祭足扶持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齊桓公以信義(簡評:其實還是武力為主)折服魯國之後,曹、衛又派人請罪求盟,桓公就再次稟明周釐王,向周王告狀,說宋國不尊王命情事,讓周王下令征討,周釐王當然聽從,這次還特意派了一個叫單蔑的大夫一同前往,齊桓公有了王旗,就更加言順,他立即會同陳國、衛國分兩路朝宋國進發,這個時侯是公元前680年。兵臨宋國,齊國大夫寧戚對齊桓公說:以力勝不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齊桓公在公元前681年第一次會盟諸侯,效果並不理想,隻有宋、陳、蔡、邾四國前來,其中宋國還中途退會。會後,他聽從管仲的意見,緊接的一步就是收複魯國。在如何對付魯國問題上,齊桓公接受了管仲製定的“內外夾攻”策略,:“內”是由齊桓公私下遞書信給魯莊公的母親文薑,讓文薑迫使兒子跟齊修好(其實是聽齊國的話);“外”是以武力迫使魯國就範。策略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齊國在管仲治理之下,兵精糧足,百姓都能遵照禮義行事,國力一強大,齊桓公就有了稱霸諸侯的念頭了,他問管仲該從哪裏做起?管仲回答:現在國力比齊國強的還有楚、秦、晉等國,隻是這些國家隻知道強占地盤,不懂得尊敬周天子,所以成不了霸業。雖說現在周王的勢力很薄弱,但畢竟是所有諸侯國的天子,所以要稱霸就必須利用周王做幌子,以他的名義來領導其他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古代絕色美女不少,息媯當之無愧擁有一席之位,流傳到當代,她的知名度雖遠遠沒有妲己、褒姒、西施等美女般響亮,但在東周時期,她絕對是一個響當當的角色,在這裏特設一篇說說她的故事。息媯是陳國人,是一個絕色美人,她還有一個姐姐(按理也應該長得不錯),姐妹都嫁給諸侯國君,姐姐嫁給蔡國的蔡哀侯(名字叫獻舞),妹妹嫁給息國的息侯,她就被稱為息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楚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在東周時期占有很大的位置,如果不是在最後期的兩、三傳楚王昏庸,秦國就不一定能成就統一的霸業,雖說如此,秦國在得天下的幾十年後,還是被楚國人項羽(表麵上是劉邦)滅掉,應了當時“楚有三戶,滅秦必楚”的預言,所以在講述東周列國故事中,楚國絕對是少不了的。在這裏特意安排一篇來簡要陳述楚國的崛起。楚國原姓羋(音mi),相傳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齊桓公經過兩次伐魯失敗之後,才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傑出的決策者,就把國事全部委托給管仲,自己樂於享樂。所以齊桓公之所以能成就霸業,全賴於管仲傑出治國才能和耿耿忠心,當然,沒有齊桓公的大度、善任也不可能有管仲才能的施展。管仲在生,齊桓公不管如何懶於朝政都不會影響他的霸業,管仲一死,齊桓公就連最後的收屍人也沒有,任由屍體生蟲發臭,這確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卻說這宋、魯二國修好了,魯莊公就應宋閔公的要求把上次俘虜過來的宋國大將南宮長萬釋放歸國,這本來是宋閔公對長萬的恩義,無奈宋閔公不修口德、一味取笑長萬被俘為囚,竟招致殺身之禍。南宮長萬回到宋國,理所當然就要去拜謝宋閔公搭救自己的恩情,宋閔公也是無心,他邊吃飯邊取笑他:“我以前敬重你,是因為你的英勇,現在你是一個被釋放回來的囚徒,我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一篇說到魯莊公任用曹穢為將打敗了鮑叔牙率領的齊軍,鮑叔牙兵敗回到齊國後,齊桓公很不服氣,大叫:“出兵攻打魯國失敗,怎麽能夠讓其他的諸侯國信服?(兵出無功,何以服諸侯?)”鮑叔牙就建議齊國聯合宋國一同伐魯,齊桓公同意了,就讓外交專家公孫隰(音xi)朋出使宋國,這個時侯是宋閔公捷當政,在齊襄公時期,宋閔公與齊國的關係不錯,見齊桓公登基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一篇要說的內容是現代人比較熟悉的,因為《曹劌論戰》被收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曹穢論戰》所說的內容就是魯莊公第一次打敗齊桓公的過程。卻說魯魯莊公得知桓公不但沒有處死管仲,而是拜相賦予國政,氣得要命,很後悔當初沒有聽從施伯的主張把管仲殺死,就想興兵攻齊,齊桓公得知消息後,他本來就對魯國有意見,見對方居然先動起伐己的念頭,就想借伐宋來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