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齊桓公三會諸侯----《簡要東周列國故事》(28)

(2010-01-25 18:09:28) 下一個
   這一篇的題目雖然叫《齊桓公三會諸侯》,但主要說的是齊國如何幫助鄭國被廢的鄭厲公複位、鄭厲公複位之後跟齊國結盟的故事。

    齊桓公之所以要幫助鄭厲公複位,是由於當時諸侯國中有力量跟齊國抗衡、同時敢不買齊國的賬的國家就是楚國,以前已經說過,鄭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處在齊國、楚國之間,是這兩大諸侯必爭的對象。

    鄭厲公複位之前在位的是由祭足扶持上台的公子儀,他偏向於楚國。齊國在收複魯國之後,管仲就對桓公分析:當今的形勢,楚國僭位稱王,地大兵強,齊國主張尊王,楚國就是最需要解決的對手。鄭國和楚國結盟,鄭國前嵩(嵩山)後河(黃河),虎牢之險聞於天下,要製服楚國,就必須先收服鄭國。

    齊桓公很讚賞管仲的分析,就問該采取什麽策略來收服鄭國?在一旁參政的大夫寧戚提議:被廢的鄭厲公目前逃亡在櫟城,隻要發兵護送厲公回國複位,他必定感激齊國,這樣鄭國也就成為齊國的屬國了,齊桓公同意了。

    齊桓公確定了收複鄭國的策略後,就派大將賓須無帶領兵車200乘來到櫟城迎接鄭厲公突,突自上次被廢出逃至今己有17個年頭,當他得知祭足死的消息後,就產生了謀取君位的念頭,現在知道齊國要幫助自己複位,當然是喜從天降,趕緊出城迎接賓須無。

    在酒席間,突的一個差人從鄭國探聽消息回來稟報,說最近鄭國發生一件大奇事:在城南門外來了一條大蛇,長有丈餘,從城內也遊出另一條大蛇,這一條稍小,但也有8尺多長,這兩條大蛇在南門搏鬥起來,前三天三夜打得不可開交,到了第17天,城內的蛇被打敗死了,城外的蛇就遊進城內,一進入太廟就無蹤無影了。

    在場的賓須無一聽就向突道賀,突問有啥好事?賓須無就說:這城內的大蛇是子儀,城外大蛇就是您,您是哥他是弟,所以城外的蛇比城內的蛇大,激戰17日,也就是您逃亡17年,城外蛇咬死城內蛇後入太廟,也就是您取代子儀得登君位的征兆。突聽後高興極了,稍作準備好就興衝衝隨著賓須無一同出發伐鄭。

    要攻占鄭國,首先要攻取大陵,大陵的守將是傅瑕,傅瑕不是賓須無的對手,很快就中計被擒,鄭厲公恨他駐守大陵攔阻自己17年,要殺死他,傅瑕求饒,表示:隻要放過他的生命,願意誘殺子儀,為厲公複位盡力。突不相信,傅瑕就以自己的妻兒為人質,如果違約就任由厲公誅殺妻兒,厲公見此就答應了,放傅瑕回鄭都。

    卻說這傅瑕跟大夫叔詹要好,而叔詹在祭足死後掌控著鄭國的大權,傅瑕先去見叔詹,力勸叔詹棄子儀迎厲公,確保以後富貴。叔詹被他說動了,就合謀:先派使通知厲公和賓須無進兵,再由叔詹出戰假敗,傅瑕陪子儀觀戰,見機刺殺子儀。商量好之後就分頭行動。子儀得到叔詹的報告,知道齊軍攻伐、大陵失守的消息後很恐慌,就讓叔詹向楚國求救,叔詹表麵答應,但沒有行動。兩天後,齊軍來到城下,叔詹按約出戰,子儀不知命在旦夕上城觀戰,不一會兒叔詹佯敗回城,子儀大驚下城樓,傅瑕在後抽出短劍一下子就把他刺殺了,子儀一死,厲公就順利的進入都城登上君位。

    子儀在統治鄭國期間沒有什麽建樹,所以厲公的複位反而得到國民的支持,他的位子很快就穩固下來,接著就處理幾個他沒法容忍的舊臣,傅瑕以為自己擁立有功也來邀賞,沒想到鄭厲公叱責他:背棄舊主,弑殺君侯,罪不容恕。隨後下令把他處死,但沒有牽連他的妻兒。

    鄭厲公複位後,大賄賓須無,又釋懷繼續委任叔詹擔任要職,從此鄭國與齊國就修好了。齊桓公就聽從管仲的安排,先親自來到衛國,隨後跟分頭前來衛地的鄭厲公、宋桓公、衛惠公、單蔑(周釐王特使)會盟,他仁義作風折服了與會諸侯。

    齊桓公見時機成熟了,就在周釐王三年(公元前679年)冬季在幽地大會諸侯,真正確認了齊桓公盟主的地位。

    【簡評】傅瑕貪生賣主,這樣的小人最多也隻是利用一下,事成之後又有哪一個主子敢把他留在身邊?傅瑕既然難逃一死,何必賣主苟生於一時?否則還得以留得生前身後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