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羨慕青春

(2008-10-07 22:18:46) 下一個
   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有了羨慕青春的心理,這不是好事,因為大凡讓自己羨慕的東西,總是自己缺少的東西。人缺少錢就會羨慕錢,人沒有當過官就羨慕當官,人總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裏航行,就會向往寧靜的海灣。今天自己在“羨慕青春”,也就說明自己已經缺少了青春。
    直義的青春,大家都擁有,區別的隻是有的人是曾經擁有,有的人是將來會擁有,最幸福的就是現在擁有青春的青春人!但現在擁有讓人家羨慕的青春的青春人往往不感覺到這種擁有的幸福,這個“幸福”往往是曾經擁有過青春的、現在還在羨慕著青春的人對現在的青春人心理感受的一種假設。因為,人總是在不再擁有的時候才感覺到已經不擁有的東西的可貴之處,就好象人生命中的水、生命中的空氣。
    其實,每一個正常人,都經曆著將擁有青春、擁有青春、曾經擁有青春三個階段,按道理也不應該太過分去羨慕青春,之所以讓曾經擁有過青春的“過來人”還在著相地追求青春,是因為青春的不尋常,她的不尋常在於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不媚俗於權貴、不奴役於金錢、不離棄於貧賤,而是一視同仁於人類,這就是時光的不可逆性。
     既然時光是不可逆的,那麽受製於時光的青春也就有限的,所以青春人就更要珍惜青春、“利用”青春,不讓青春虛度。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阿筍,是一個把握不住青春、讓青春白白流淌的人:學生時代被毛澤東“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評資產階級,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號召的影響,“兼學”的時間比“為主”的時間還多。走進社會之後,“兼學”的東西沒有用處,“為主”的知識更是捉襟見肘,到了九十年代,隨著政治、經濟體製改革進一步深入加快了知識結構的更新,自己以前學習的東西距離需要就更遠了,不得已自我“淘汰”躲到國外過起“悠閑”的生活。
     被動悠閑的生活給我時間思考、給我時間觀察、給我時間閱讀,我突然明白一個道理,青春隻是青春,但“青春”卻絕並不等同於青春,“青春”是身體機能的勃勃生機、“青春”是對生活的無盡熱愛、“青春”是充實的內心世界......所以,一個人雖然不再青春,但隻要擁有愛,用平常心去對待人生就會獲取“青春”,也就是永葆青春!
    我雖不再青春,但我擁有“青春”,我也不用再去羨慕青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晴心心 回複 悄悄話 同意,
曾經對16歲生日的女兒說,好好珍惜,你永遠也不再有16歲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