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在東周時期占有很大的位置,如果不是在最後期的兩、三傳楚王昏庸,秦國就不一定能成就統一的霸業,雖說如此,秦國在得天下的幾十年後,還是被楚國人項羽(表麵上是劉邦)滅掉,應了當時“楚有三戶,滅秦必楚”的預言,所以在講述東周列國故事中,楚國絕對是少不了的。在這裏特意安排一篇來簡要陳述楚國的崛起。
楚國原姓羋(音mi),相傳是顓頊帝的後裔,以祝融神為尊。經過商代,羋姓分成了幾個支係,其中一個支係裏有一個叫鬻(音yu)熊的很有才能,在周文王和周武王開國時期出過力、立了功,他的子孫就改熊名為熊姓,到了周成王時期,鬻熊的曾孫熊繹被封在荊南,國號為楚,但爵位比較低,隻是子爵。雖說荊南跟中原的文明進程有差異,但他們治理得很好,很受當地人民的支持,所以楚國的版圖越來越大,到了五傳熊渠的時候,國力已經很強大了,就僭位稱王,但不久,熊渠見周厲王殘暴,並且當時周室的力量、號召力還比較強,他怕稱王會引起厲王的報複,就自動取消王的稱號,這樣相安了近百年。到了第10傳熊通又不安本分,這個熊通是殺死自己的侄子後承繼哥哥的位子的,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一上台就想學習他的祖輩熊渠僭位稱王,但被令尹(楚國的宰相叫令尹)鬥伯比阻止,要他先收複漢東各個小國後再說,熊通聽從了。這個時侯已經是東周的周桓王時代了。
楚國四周的小國國力都不強,其中有一個稱為隨的諸侯國就算是比較有實力的了,熊通就聽從鬥伯比的建議,先收複巴、庸、鄧、羅、申、江等十二個小國,隨後就派兵迫使不聽從命令來會盟的黃國和隨國服從,黃國先服軟了,隻剩下隨國,見自己獨木難支也就隨著大勢成為楚國的屬國,這樣南方基本上就被楚國統治著,熊通見時機成熟了就讓隨國率其他十來個屬國聯合上書周桓王,要求讓楚國稱王,由楚國來統領南方各個諸侯,周桓王不同意,熊通見自己的要求被拒絕就大怒,覺得周桓王被鄭國的祝聃射殺也不敢追究,已經王威盡失,就不管周王同不同意自行上王號為楚武王,周桓王得知後也無可奈何。
楚武王死後,兒子熊貲(音zi)繼位為楚文王,他在父親的奠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音ying,今荊州紀南)的時候,楚國已經發展為疆土最大的諸侯國,它開始虎視中原,成為政治舞台上一個誰也不敢忽視的大國。
【簡評】從古至今,曆來是力大的說話算數,周桓王勇氣雖可嘉,但不諳世務、不明運勢,既然周室已經無力抗拒,倒不如順水推舟,給自己留一塊遮羞布,否則,遭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