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莊公一敗齊軍----《簡要東周列國故事》(19)

(2010-01-15 00:41:20) 下一個
    這一篇要說的內容是現代人比較熟悉的,因為《曹劌論戰》被收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曹穢論戰》所說的內容就是魯莊公第一次打敗齊桓公的過程。

    卻說魯魯莊公得知桓公不但沒有處死管仲,而是拜相賦予國政,氣得要命,很後悔當初沒有聽從施伯的主張把管仲殺死,就想興兵攻齊,齊桓公得知消息後,他本來就對魯國有意見,見對方居然先動起伐己的念頭,就想借伐宋來揚威,新官上任尚且有三把火,何況他是一個大國的君主。但當他蠻有信心把看法說給管仲聽之後,沒想到管仲反對用兵,理由是國家才剛剛安定下來。齊桓公不聽,就拜鮑叔牙為將興兵長勺,魯莊公問施伯該如何應對?施伯推薦了曹劌。這個曹劌從未出來當過官,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魯莊公見施伯大力推薦,就讓他去招曹劌。

    施伯來到鄉村找到了曹穢,向他說明了來意,曹劌笑著說:“你們當官的沒有辦法,找我這個老百姓來了。”施伯回答:“你這個老百姓有能耐,就應該出來做官。”(原話:曹曰:“肉食者無謀,乃謀及藿食者。”施伯回答:“藿食有謀,行且肉食。”)

    一般來說,一個有才能的人都會希望有機會讓自己施展一番,曹穢也不例外就隨施伯出山去見魯莊公,莊公問他有什麽辦法來戰勝齊國?曹劌說戰爭是要靈機應變的,這話很合莊公的意,就帶曹劌去長勺應戰。

    鮑叔牙上次打敗魯軍,這次就大意了,他見魯軍紮好陣就擂鼓,齊國就隨著鼓聲奮勇衝上前,魯莊公一見就要擂鼓應戰,曹穢趕緊製止,並且向士兵宣布“亂動者殺!”所以麵對齊兵的進攻,魯軍一點不為所動,齊兵無從下手就隻能退了下來。過了一會兒,鮑叔牙第二次擂鼓進攻,曹穢還是不動,齊兵跟第一次一樣依然退回去。到了齊軍第三次擂鼓進攻的時候,齊兵以為會跟上兩次一樣無功而返,就有些懶洋洋了,沒想到,齊軍的鼓聲剛起,曹劌的鼓就大力的擂起來,並且鼓聲比齊軍的還急、還響,魯軍隨著鼓聲猛衝過來,齊軍不及防很快就被打敗了。莊公見敵軍退了,就要下令追擊,曹劌製止並下車觀察車的痕跡後才下令追擊,一直追了30裏遠才收兵,這次長勺大戰以魯國勝利結束。

    戰後,魯莊公問曹穢為何在齊國第三通鼓起的時候才迎戰?曹劌回答:打仗靠的是氣,氣盛兵就勇,兵勇就能打敗敵人。齊軍第一次擂鼓的時候,氣勢最盛,第二次氣有些衰退就比不上第一次,到了第三次已經沒有什麽氣勢了,而我們才第一通鼓,是最旺盛的,當然就能打敗對方。莊公又問:齊兵敗後,你下車去察看什麽?之後才登車望遠下令追擊?曹劌回答:因為齊國人一向奸詐,怕他們是假裝退兵來誘惑我軍,下車是看他們的車痕,車痕混亂說明人心已亂了,登高是看他們的旗幟,旗幟很亂就說明是真的敗退,所以才能追擊。莊公很佩服他的才能,就任命他為大夫,並且重賞推薦曹穢的施伯。

    長勺之戰發生在周莊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

    【簡評】曹穢是名將,他在長勺打敗鮑叔牙率領的軍隊,對奠定魯國以後一段時間的地位很重要,但過後,曹穢卻沒有其他特別的表現,也許他人太直率被人排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