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2-02-01 17:43:53)

我的故鄉《劉振墉》。April02,2013在學生時期,我得過作文比賽第三名,試題就是《我的故鄉》。
一九四七年夏,我小學畢業,考入江蘇省立如皋師範學校簡師班。入學不久舉行了一次全校作文比賽,分成高師(相當於高中)、簡師與初中兩大組。我絲毫想不到自己有可能得獎。我家在農村小集鎮上,是頭一回進縣城。雖然七俠五義、隋唐說嶽、西遊封神等看過不少,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10 05:44:28)
劉振墉:想起了“甲申祭”一九四五年秋天,我正在江蘇靖江西來鎮小學讀五年級。有一天,老師宣布停課放假兩天,同學們都很困惑,猜不出什麽原因。後來才知道,老師們(環慶武、毛熙齡、環一鳴等),是專程到如皋城看話劇"甲申祭"去的。他們要在鄉間步行七十多裏路,當晚看完話劇,第二天再走七十多裏回來。為了看一場話劇如此辛苦,現在的人就很難理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11 18:37:22)
.←劉振墉:“拿來主義”好!發表於2021年12月11日新中國成立後,有幾項決策,是很有遠見的。第一、度量衡確定以公製為標準。公斤(千克)、公裏、公尺(米)等逐漸為民眾所熟悉,不但英製,國人最常用的市製都舍棄了,給大家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很大方便。到過美國的人就能體會到,公製比英製優越多了。第二、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據說近年還有人反悔,提出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12-02 11:25:48)
←我向國軍獻錦旗麵子功夫發表於2021年12月02日由劉振墉麵子功夫         劉振墉我住的宿舍是座舊樓,麵臨環城馬路。一天在樓梯口貼著一張告示:根據創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本樓將進行粉刷。同時來了一批精瘦的小夥子,背著一捆捆的粗麻繩。一會兒功夫,這些小夥子們就上了屋頂,並且沿著繩子在半空中攀上爬下,悠悠晃晃的,真幫他們捏一把汗,這大概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1-07 21:16:30)
我向國軍獻錦旗2021-11-0804:19:39A-A+一九四七年春天,我是江蘇靖江縣西來鎮小學的應屆畢業生,在一次學校的活動中,我曾代表學生,向國軍的駐軍長官獻上一麵錦旗。西來鎮是夾在靖江和如皋兩縣之間的農村集鎮,在長江北岸約四公裏處,鎮上原來隻有私塾,後來辦了一所完全小學,用的是鎮中心火神廟的空房子,我就在這裏上學。新四軍到蘇北後,建立的政權叫做“抗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0-21 11:05:12)

我在美以美教會劉振墉上世紀末,我到美國後,就向遇到的教會人士打聽:“美國有個美以美教會嗎?”得到的回答都說不知道。後來在從維基百科中得知:“美以美會是1844年-1939年在美國北方的衛理公會所使用的宗派名稱。該會屬於基督新教的一個較大的宗派——衛斯理宗。”從文字上看,1939年後。就不再有美以美會這個組織了。但實際上,直到1948[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28 14:06:59)
毛筆鉛筆鋼筆劉振墉2021-09-2806:34:44A-A+,我出生在蘇北農村小集鎮上,開蒙識字時讀的是私塾,適逢日寇入侵,上學也就時斷時續,經曆四進四出,總共近兩年時間。私塾裏實際上隻有兩門課程,一是背四書,二是練書法。寫字又分大楷、小楷,每天將習字本交上去,塾師就在本子上審閱,寫得好的字,就畫上個紅圈圈,太差的就打個乂。幼兒寫字從描紅開始,稍後要臨帖,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05 17:02:35)
火車票上的腦筋急轉彎劉振墉從莫斯科乘火車去聖彼德堡,買的火車票上表明,是從列寧格勒車站開出,到達莫斯科車站,真讓人犯糊塗,滿腹狐疑。後來才弄清楚,莫斯科有多個火車站,開往聖彼德堡(列寧格勒)的始發站,就叫做列寧格勒車站;同樣,聖彼德堡也有多個車站,用於莫斯科來車的終點站,就叫做莫斯科車站。這好象是在考我們的“腦筋急轉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02 06:20:52)
從唐僧“偷渡出國”說起劉振墉
在百家講壇上,複旦大學的錢教授講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的故事。我第一次聽說,原來玄奘是偷渡出國的,而且情節還特別曲折。他初次偷渡被捉到後,西北邊防最高軍政長官對他很寬容,沒有被關到拘留所裏,要他自動返回原籍長安。玄奘才有機會繼續西行,闖過五道關卡,得以偷越國境成功,終於到達印度,從而對中國的佛教,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8-21 06:10:25)
國貨名牌禮品劉振墉有一天母親對我說:“我們到東市看程二奶奶去”。程二奶奶是母親的忘年交,原來住在我家對門,後來搬到相距約有二裏路的東市,也就難得見麵了。程二奶奶老倆口年近六十,我那時才六、七歲,所以在印象中,她們已非常非常老了。臨別時,程二奶奶給了我們一包禮物,那是在一條毛巾裏又包著一條肥皂。雖已過去了六、七十年,我還能記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