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0-02-01 07:04:02)
對門的糖坊劉振墉抗戰後期,還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對門開了一家糖坊,專門生產麥芽糖。生產麥芽糖的主要原料是小米。當地以旱田為主,盛產穀子(俗名狗尾兒),脫殼後就是小米。當年小米的市場價隻是大米的一半,糖坊當然選用便宜的做原料了。小米是我們的主糧,一年裏差不多有半年時間都是吃的小米飯,喝的小米粥。如此普通的糧食,竟然能變成甜蜜的糖,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1-09 13:02:33)
我是文物的破壞者劉振墉文革前一年,階級鬥爭的弦愈抓愈緊,我已經感覺到政治的風雨將要來臨。暑假回老家時,首先跟母親招呼:我要將堂屋裏的宮燈拿下來。母親也知道外麵的形勢緊張,所以隻說了一聲:隨你。我家堂屋正中間,掛了四盞宮燈,掛上去的年代已經無法考證,估計是在十九世紀末,祖父混到一官半職的時候。中間的臘燭從來沒點過,或許也是十九世紀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9-12-14 04:41:45)
劉振墉:前輩專家說中醫藥時逸人先生是我國上一輩的中藥專家,他在1953年出版的《中國藥物學》一書的自序中說:“餘研究中藥,始於一九一六年,……”。“餘不敏,從事中國醫學四十年,對於中藥經驗之所在,不敢自棄。因搜羅曆代文獻,兼及驗案、驗方等,再加以自己曆年經驗之所得,撰成本書,付刊問世,以供臨床治療之實用,並為研究中藥者參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12-09 16:18:18)
我見到的“炮樓”劉振墉我幼年時住在炮樓附近,熟知炮樓的特點是“樓”,與炮無關,是特殊條件下的建築物,完全不同於碉堡。碉堡或者叫做地堡。上海江灣五角場一帶,近百年來每次戰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遺留下來的碉堡密集。每一處造房、修路時,總得先拆掉幾個碉堡。這些碉堡像覆蓋著的碗,直徑約兩三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10-07 00:59:01)
稱呼的困惑劉振墉[6380] (2009-03-26) 中國人用“同誌”這一稱呼,已近百年。記得小時候,“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凡我同誌,毋須依照……”曾背得滾瓜爛熟。四九年以後,更是人人互稱同誌,蓋因做革命者光榮的原故。十幾年前走出國門,才知道海外將同性戀者也泛稱“同誌。顯然,此同誌非彼同誌,沒辦法,隻好將此稱呼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23 11:51:15)
http://xys8.dxiong.com/xys/magazine/GB/2019/xys1907.txt洗澡這事兒               ·劉振墉·  住在美國的公寓裏,全天有熱水供應,衛生間有浴缸,所以任何時間都可淋浴或泡澡。我每年回國一段時間,家裏也裝有熱水器可以淋浴,洗澡極其方便。但在從前,冬天洗澡對我來說,卻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兒時住在農村集鎮上,隔五六戶人家就是浴室,俗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6-21 19:17:48)
新港爭奪戰劉振墉(全麵內戰前的一次摩擦火花)1945年底,我正在讀小學五年級。那天我走過教師辦公室近旁,聽到環一鳴老師正在朗讀,顯然是在讀給別的老師聽。我很意外,這不是昨天我剛寫的作文“慶祝新港大捷”上的句子幺!於是就駐足傾聽。環老師在讀完一段後,加上了一句評語:“象一篇通訊報導”。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作文本發下來批了個大大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6-18 16:02:22)
感謝賈福川老師劉振墉(感謝係列之)那是文革最狂熱的時候,在標語和口號的海洋中,最為突出的一條是:“紅色恐怖萬歲”!讓人聽了心中不寒而栗。那天記不得是什麽事,全校師生集中整隊開到了市區,在市中心的一條大馬路上,大熱天的,整整齊齊的坐在地上等待通知。坐著坐著,感到後麵有人搗我的背脊,回頭一看,是賈福川老師。他指指我的屁股,我以為是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6-09 03:54:26)
大哥的“抗幣”劉振墉抗戰時期,汪偽政權成立了銀行,叫”中央儲備銀行“,發行的紙幣,人們就稱之為”儲備幣“。為了抵消偽幣的影響,各抗日根據地,也紛紛發行自已的紙幣,通稱之為”抗幣“。我的大哥劉振垠,從靖江弘毅中學畢業,隨即參加抗日工作。單位叫做江海貿易公司,其實業務也很單純,就是將蘇北的肥豬、花生、皮棉、雞蛋等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6-08 13:31:34)
領養奇遇記劉振墉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的一天,我從蘇州坐長途大巴往常熟,專程到塘橋去看望一位朋友。行車一段時間後,旅途寂寞無聊,乘客們就相互閑聊起來。我的座位左側前排,坐著一位中年男子,穿著鄉人出門作客的新衣服,從膚色和形態來看,更顯得是一位農民兄弟。隨身行李,是一個用布包的大包裹,特別引人注目。鄰座好奇,就問他是那裏人?到常熟去有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