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閑人華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願為閑人
博文
(2007-02-13 17:53:16)
今天老同事碰頭,又去延中綠地,發現了個很優雅的地方。在延中綠地連雲路那段的綠樹和竹林叢中有個淺水池塘,喧鬧的延安路和金陵路都被樹叢遮擋住了,池塘周邊設了些木條長凳,不但幽,而且靜。陽光毫無保留地照透那一池淺水,池水中的小魚穿梭般地遊動,好些烏龜爬到池底的大石塊上,抬起頭半露著身子靜靜地一動不動。我們背對著陽光坐著聊天,後背被大太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3 08:11:55)
喜歡看書,但很少買書,一本正版書20-30元,很貴,而且不知道“值”不“值”這個價,怎麽說呢,如果這本書寫得很精彩,又使我非常喜歡看的,看後受益非淺的,以後可能還會拿出來重讀的,這就是值了。在書店裏匆匆翻閱,怎麽能知道手中翻的是不是一本物有所值的好書呢?書市中魚龍混雜,好書多乎?不多也。常年不斷地借書,經常去的是黃浦區圖書館二館(原南市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3 01:44:39)
十月新米上市,燒出飯來軟糯噴香。用新米燒粥亦非常好吃,還可免去浸泡半小時這個步驟。今天女兒去學校了,我決定再燒菜粥吃。弄一罐新米淘淨,洗三棵青菜切細,拿個紅心山芋刨皮後斬成小塊,加開水煮沸,一刻鍾後換小火,邊煮邊攪,看看差不多了,又把昨日吃剩的大半碗蝦仁豆腐倒入鍋內,加香油後再攪拌一次,熄火,略燜片刻,成了。盛出一大碗,那個色彩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2-12 17:52:10)
過去的上海有許許多多綢布店,很多都開在鬧市,像淮海中路最熱鬧的那段,重慶南路口有一家,向西瑞金二路口又一家,茂名南路和瑞金二路之間還有一家,店麵都很大,分設棉布、精紡、粗紡、化纖、絲綢等許多櫃台,店中央都有個高高的收銀台,一根根鋼絲呈輻射狀地通往各櫃台的上方。營業員每做一筆生意,算料、抖開布來丈量,手起刀落,把裁下的布料折疊成長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2-12 10:30:16)
我小侄子今年大學畢業後被稅務局錄用,軍訓、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又到雲南去訪貧問苦,前幾天剛回到上海。大男孩子這是第一次出遠門,在雲南買了些當地的特產帶回家分送給大家,給我們的禮物是一個十字繡的布錢包,那必是給我的了,拿著去菜場正合適;一個五彩土布的手機袋,正麵還粘著個穿民族服裝的女娃娃,那必是給我女兒的了,一包磨成超細狀的三七粉,三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2 04:53:35)
今年的天氣可真是怪了,日曆已翻到了十月底,陰曆節氣霜降已過,可溫度遲遲不降,上星期(10月20日以前),路人大多還穿著短袖襯衫,地球也像人一樣發燒了嗎?寒風不起,太陽天天晃晃地耀眼,夏季延長了。天不冷下來,我仍是天天洗澡,熱水龍頭一開,蓮蓬頭水流嘩嘩地,即舒服又快捷。可待秋風一起,這個享受就得克製一下了,我洗澡的次數會減少到一星期二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1 18:44:40)
抖習這個詞,是在前天的報上看到的,說的是有些人一坐下來,雙腿(或單腿)就不停地抖動,如果椅子是聯座,那整一排都跟著發顫。這種情況我也多次碰到,扭頭盯住那家夥看,一般都還木知木覺的沒什麽反應。筆者說有幾次實在被抖得難受,就調侃地說:“地震了?”抖者自明,隨即停止,須臾又抖,筆者又說:“又震了?”抖者愧笑道:“習慣了”。這位筆者碰到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1 10:29:54)
“相約星期六”是一檔電視節目,男女未婚青年在電視節目裏談自己的擇偶要求,然後互相選擇對象一起做遊戲,通過遊戲後進一步了解,再次選擇,決定是否願意在節目後繼續交往。能夠報名參加這種節目者,勇氣可嘉。星期六的晚上,我們母女倆有時會看這檔節目,看看那些上場的男女青年的長相舉止,聽聽那些人的談吐和即興發揮,來一番評頭論足。有時我還和女兒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0 18:14:48)
昨天和女兒一起去超市購物,聽說在搞活動抽獎,不想放棄機會,亦不抱多大希望,前往底層抽獎處。臨時圈起的一小塊場地,前麵的條桌上放著一個圓桶,裏麵是寫著阿拉伯數字的黃色乒乓球若幹個。按他們規定,消費滿38元可摸獎一次,多買多摸。5號球得獎品——圓珠筆一支(估價0.5元);4號球得獎品——“伊利”牌隔熱層冷飲小包一個(隨冷飲贈送之物,無法估價);3[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0 05:38:42)
在我的個人經曆中,最黑暗的當屬去農村插隊落戶的那些日子。人生無著落,前途渺茫。如一場惡夢般,早已時過境遷,留下的隻有對農村生活的一些回憶。那個年代,城市居民的生活也都不富裕,更何況在農村做個農民。不但物質上匱缺貧乏,“臉朝黃土背朝天”,這種幾千年的耕作方式並沒有多少的改進。農民也是人,盡管從小就過著農家的生活,漸漸地熟稔了各種農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