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少時,細胞生命力強,大腦皮質的活動十分靈敏,條件反射引起大腦皮質興奮的現象即容易建立又容易鞏固。老年人細胞機能減弱,大腦皮質也萎縮退化,就變得健忘起來。新的條件反射不容易建立,但從前建立的牢固的條件反射卻不斷地重複出現,這就形成了老年人對近事特別記不住,對往事卻能清晰回憶的狀況。
憶到童時的故友往事,回味是甜蜜的,盡管那時生活艱苦,缺衣少食。母親從沒讓我們挨過餓,但額外的糖果點心那是不可能有的了。隻有我們臥病在床時,才能吃到一隻小麵包或一包雲片糕之類的點心。定糧管製下,有幾年還缺乏稻米的供應,一多半得吃麵粉。南方人向來以吃米飯為主,弄不慣麵食,自己發麵做饅頭,總是半僵狀態,麵團不能鬆鬆地發起來。人求生本能的伸縮性是很強的,饅頭做不好,就攤麵餅吃,有了麵粉不怕餓死。雞蛋、糖是不舍得放的,擱些鹽撒些蔥罷了。
我的大舅舅有個平底鍋,麵糊放下去,底下受熱,上麵就像洋泡泡(氣球,那時都叫洋泡泡)似地漲起來,大舅手一伸鍋一顛,麵餅飛到半空,漂亮地翻個身,重新回落到鍋中。我們是當雜技般看的,在一旁喝彩。母親做麵餅,用的是雙耳的炒鍋,自然不會有如此身手。
這麵餅,當時叫做麵油餅,實在名不副實。每月每人三、四兩的油,很金貴的,做餅放油是無奈。不放些油,麵糊都粘在鍋上做不成餅呀,那時可沒有不粘鍋。為節省油,我大舅發明了油拖把。用半截筷子坐拖柄,用紗繩坐拖布。油拖把放在廣口的油瓶裏,做餅時把它靠瓶壁按一下,擠擠幹,塗下鍋底,又省油又均勻。大舅還有發明,麵粉是整袋買回來的,吃完後,把麵粉袋輕輕地翻轉,拿把幹淨的豬鬃刷角角落落地刷上一遍,這不,又多了一碗麵粉。
那時的點心,寫上“重油”兩字,身價徒增不少。如今偶爾還能看到點心牌子上有“重油生煎”字樣。生煎包子的底,在重油下煎得焦黃香脆,確實好味。但吃的時候立刻提醒自己,重油啊,當心膽固醇超標,還是少吃幾個為妙。
2010.06.12.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